-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植物体内镁的含量约为0.05%-0.7%。其分布规律为: 1、豆科植物地上部分的含镁量是禾本科植物的2-3倍; 2、种子含镁较多,茎、叶次之,而根系很少; 3、生长初期,镁大多存在于叶片中,结实期则以植酸盐的形式贮存在种子中; 由于镁在韧皮部中的移动性很强,储存在营养体或其它器官中的镁可以被重新分配和再利用。 一、植物体内镁的含量和分布 在正常的成熟叶片中,大约有10%的镁结合在叶绿素和叶绿体中,75%的镁结合在核糖体中,其余的15%或呈游离态或结合在各种需Mg2+激化的酶或细胞中可被Mg2+置换的阳离子结合部位上。当植物叶片中的镁含量低于0.2%时则可能缺镁。 (一)合成叶绿素并促进光合作用 镁的主要功能是作为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合成卟啉环的中心原子,在叶绿素合成和光合作用中起重要作用。镁也参与叶绿体中CO2的同化作用。镁对叶绿体中的光合磷酸化和羧化反应都有影响。 镁参与叶绿体基质中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P羧化酶)催化的羧化反应,而RuBP羧化酶的活性完全取决于pH值和Mg2+的浓度。 二、镁的营养功能 叶绿体外膜 基质隔室 内囊体隔室 细胞质 细胞质 叶绿体外膜 使内囊体室扩大 使基质隔室扩大 光照 黑暗 内囊体中H+增加 基质Mg2+中增加 与CO2的亲合力和最大反应速度提高 引起羧化作用 内囊体中H+下降 基质中Mg2+下降 与CO2的亲合力和最大反应速度降低 羧化作用停止 H2O Mg2+ Mg2+ Mg2+ H+ H+ H+ H+ H+ H+ Mg2+在光照条件下活化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的示意图 (二)合成蛋白质 镁的功能是作为核糖体亚单位联结的桥接元素,保证核糖体结构的稳定,为蛋白质合成提供场所。 另外,活化RNA聚合酶也需要镁。 二、镁的营养功能 植物体中一系列的酶促反应都需要镁或依赖于镁进行调节: 1、镁在ATP或ADP的焦磷酸盐结构和酶分子之间形成一个桥梁,大多数酶的底物是Mg-ATP; 2、镁在叶绿体基质中对RuBP羧化酶起调控作用, 3、果糖-1,6-二磷酸酶也是一个需镁较多,而且也需要较高pH的酶类; 4、镁也能激活谷氨酰胺合成酶。 (三)活化和调节酶促反应 二、镁的营养功能 镁联结酶蛋白与ATP的图示 蛋白酶 农作物对镁的吸收量平均为10-25kg/ha。植物体镁的临界浓度因植物种类、品种、器官和发育时期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单子叶植物镁临界值比双子叶植物低。一般来说,当叶片含镁量大于0.4%时,表明供镁充足。 三、植物对镁的需求与缺镁症状 由于镁在韧皮部中的移动性较强,缺镁症状首先出现在老叶上。当植物缺镁时,其突出表现是叶绿素含量下降,并出现失绿症。 缺镁症状 1、植株矮小,生长缓慢,双子叶植物脉间失绿,并逐渐有淡绿色转变为黄色或白色,还会出现大小不一的褐色或紫红色斑点严重时整个叶片坏死。 禾本科植物缺镁时,叶基部叶绿素积累出现暗绿色斑点,严重缺镁时,叶尖出现坏死斑点。 2、叶绿体数目减少,片层结构变形,质体基粒数减少,形状不规则,分隔减少或不存在。缺镁叶片中蛋白态氮的比例降低。 3、缺镁对光合作用本身影响较小,但明显影响叶绿体中淀粉的降解、糖的运输和韧皮部蔗糖的卸载,因而降低光合产物从“源”(如叶)到“库”的运输速率。缺镁会导致根冠比降低。 4、贮藏组织的淀粉含量和谷物的单穗粒重均下降。豆科植物根瘤中碳水化合物供应量下降,从而降低固氮率。 5、沙质土壤(淋失)、酸性土壤(淋失、H+、Al3+拮抗)、K+和NH4含量较高的土壤+(拮抗)容易出现缺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