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局限性: ①不彻底性: ②掠夺性: ③欺骗性: 农民很大程度上仍被束缚在土地上; “解放”后的农奴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改革后农民土地比原来还少,不足以维持 生计,重新再受盘剥。 三、进步与局限 “今年俄罗斯人民有幸经历了本国历史上和文化界的一件大事,经过艺术家们的努力,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首座塑像终于在莫斯科落成了。政府竖立他的塑像是为了向这位曾经解放了千百万俄国农奴的勇敢改革者致敬,正是他最终引领俄罗斯抛弃了落后的社会制度。” ——卢日科夫市长 被刺杀后的俄国矛盾依然尖锐…. 1905日俄战争---1905年革命(二月革命的总演习)---1917年2月革命----1917年十月革命---1991年苏联解体…. 磕磕绊绊中俄国仍然在寻找 ….. 1861年农奴制改革以后,与亚历山大同时代的西方人对他的评价特别高,最为热情洋溢的评价来自美国。亚历山大二世被称为“1000年来最伟大的善人,重建和平的战士,秉承上帝意志制定秩序和按照人民意志维护秩序的君主,把4000万农奴变成4000万人的真正的基督徒。” 然而,这位软弱、善良和高尚的“解放者”却命运多舛,屡遭暗算:他差点未能逃脱1866年对他的那次暗杀;1873年,有人向他开了五枪;1879年又有人要炸他乘坐的返回首都的专列,但炸弹未爆;1880年,他的豪华餐厅被炸毁,当时仅由于半小时之差,使他幸免于难。他呼喊道:“是什么使这些无耻之徒反对我呢?为什么他们像追猎野兽一样追捕我呢?” 围绕“亚历山大二世的困惑”这个主题,探究以下问题: (1)如果亚历山大二世仍旧容忍农奴制的存在,俄国会有前途吗?为什么?(5分) ? ?(2)如果亚历山大二世在废除农奴制的时候,不为贵族们多想一点,他的统治还会延续吗?(3分) ? (3)“无耻之徒”为什么像追猎野兽一样追捕亚历山大二世呢?(2分) 不会。(1分)在国内,农奴制度的存在导致了多种社会矛盾:农奴的境遇悲惨,反抗不断;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缺乏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激进的民族主义者对农奴制度和沙皇专制极为不满,宣传革命并发动起义。在国际舞台上,农奴制的存在使俄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与西欧各国相比大大落后;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5分) 不会,因为贵族地主阶层是沙皇专制的阶级基础。 因为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沙皇残暴的专制统治未得到改变。俄国的近代化仍面临深刻的危机 * 19世纪中叶俄国90%人口在农村,农村一半以上人口是农奴 。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低层,处境恶劣 。 农民连同妻子儿女及其财产都属于领主所有;农民永远不能随意离开主人,如果逃亡,领主有权无限期追捕… ——《法律大全 》 十九世纪上半期的俄国报纸上曾经有出售家奴与阉马的广告。有饲养猪犬和吹笛唱歌等专长的农奴竟与马匹同列。 材料二:针对上述这些情况,当时的诗人图特切夫形容:“现在脚底下已经没有先前那样牢固而不可动摇的土壤了……有朝一日,醒来一看,自己已处在远离海岸的冰块上。” * 从俄罗斯文化形成的特点和结构方面看,俄罗斯文化易于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俄罗斯文化本身是在融合多民族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是东、西方文化的汇合体,结构多元并具有较强的兼容性,而西方文化又曾经是俄罗斯文化的母体之一,因此后者自然对前者拥有内在的亲合力。西方文化在俄国的传播,实际上也是西方文化与俄罗斯文化两种文化形态的冲突及融合过程。 * * 探讨19世纪中叶俄国面临的问题并寻找对策 探讨19世纪中叶俄国面临的问题并寻找对策 矛盾和问题 我的解决之道 政治 经济 思想 军事 俄国农奴处境: 政治:受压迫 没有人身自由; 经济:受剥削 生活贫困不堪。 农奴为农奴主劳作 农奴的贫困生活 俄国农奴制是15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俄国以奴役制为主要形式的地主或国家剥削农民的主要经济和法律制度。 俄国农奴制下的农民分为地主农民、国有农民(自由农民)和宫廷农民。 地主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他们占农奴的绝大部分,受压迫最深,处于社会最底层。 国有农民不直接依附于封建主,人身是自由的,但担负国家繁重的贡税和无偿的劳役。 宫廷农奴专门供给沙皇必需品,从属于宫廷。 知识拓展 农奴制: 含义:农奴的人身、财产都属领主所有 确立:17世纪中期俄国《法律大全》的颁布, 农奴制正式确立 发展:18世纪中后期,农奴制扩展到乌克兰等地 19世纪中叶,俄国45%以上的人口是农奴 农奴的一切,包括人身、子女、财产都属地主所有。地主可随意打骂农奴,而农奴却连控告主人的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