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授予专利权的实质条件分析报告.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章 授予专利权的实质条件 第一节 可专利性 指发明创造获得专利权应当具备的实质性条件,即发明创造本身所具有的本质特征。 广义的可专利性: (1)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是《专利法》所指的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2)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不是《专利法》第25条规定的那些对象; 可专利性 (3)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不属于《专利法》第5条所指的那些发明创造; (4)申请专利的发明和实用新型符合《专利法》第22条规定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申请发明的外观设计符合《专利法》第23条所规定的条件; 狭义: 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具有创造性、新颖性和实用性。 第二节 发明、实用新型获得专利权的实质条件 一、新颖性 (一)新颖性含义 指发明创造在申请日前是现有技术中所没有的、未被公知公用的。 (二)现有技术 又称公知技术,指相关领域内,某一时间之前已经在法定范围内公开的所有技术。 在我国专利制度中,判断一项发明创造是否具有新颖性是以( )为标准。 A.申请日 B.完成日 C.批准日 D.公告日 公开标准: 即公开的什么程度,以什么方式公开。 其公开程度并非指该技术的内容已被公众中的每一个人所知悉,只要该技术处于公开状态即可。 所谓公众,即非特定的人,指对于发明创造没有保密义务的人。 是否有保密义务,主要看发明创造人与对方是否订有明示或默示的协议。若无协议,那就看了解发明创造人在职务上或社会观念上是否有保密义务。 公开的方式: 1、出版物公开(书面公开): 出版物: 指一切附有技术信息的有形物质载体,包括印刷品、胶片、电子出版物等。 网络信息:日本 我国某院士发明一种合成纤维枣“细蛋丝”,900元/克,具有天然纤维的主要优点。德国相同产品卖5000元/克,市场前景极好。但由于在美国发表一篇论文,丧失了申请专利的权利。 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被誉为“为缓解人类饥饿作出了贡献”,在美国申请专利,如专利授权后将取得巨大经济收益。也因为在美国发表过论文而被美国专利局驳回。 福建农业大学10多年取得“菌草代木代粮食培养食用菌”(可节省大量木材、粮食)等20余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据测算,菌草技术只要用我国草地的1%,即可生产出4000吨菇类产品,产值可达1000亿元。但该学校不愿支付几千元、几万元的申请费(只申请了3项专利),即热衷于参加学术交流、发表论文使技术传遍16个国家,丧失了在有100亿美元交易额的国际菇类市场中称雄的机会。 2、使用公开:通过产品的或者方法的公开实施(制造、销售、使用、展出等)而使公众了解到该项技术的内容。 使用须在公众可到达的地方进行; 使用要让公众了解该技术方案的主要技术特征。 试制、试用不构成使用公开。 3 其他方式的公开——口头方式 包括现场进行以及通过广播电视等信息媒介予以传播的演讲、谈话、报告、教学等方式。在电视上演示、播放也构成公开。 (1)须为非特定人听到或看到; (2)内容完整、清楚、详细地表达出来,足以使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知悉该技术特征并能付诸实施。 (四)公开日的确定 时间标准: 以某一时刻作为衡量一项技术新颖性的标准 1、以发明完成日为标准——如美、菲等 2、以申请日为标准(优先权日) 3、申请时刻为标准——日本 地域标准: 1、绝对新颖性标准:又称世界新颖性标准。 是指在专利审查中,专利主管部门可以引用世界范围内的任何出版物或实际活动去否定一项发明的新颖性。 根据《专利合作条约》规定,每一个国际检索单位的文献量至少包括美、日、德、英、法、俄、瑞士、欧州专利公约、专利合作条约从1920年开始的全部专利文献和最近5年的169种期刊。 判断新颖性的方式——只要没有相反的证明,就推定具有新颖性。 2、相对新颖性标准,又称本国新颖标准。 是指在专利审查中,专利主管部门只引用一国之内的出版物或实际活动来判断一项发明是否具有新颖性。 3、混合新颖性标准 ——是指兼顾绝对与相对新颖性的标准。即对出版物方式公开的现有技术采用世界新颖性标准;而对以使用或其他方式公开的技术采用本国新颖性标准。 2008年修改前的专利法中我国判断新颖性的标准采用混合新颖性标准。 “国内外公开出版+国内公开使用” 修改后的专利法: 采用了绝对新颖性标准: “国内外公开出版+国内外公开使用” (五)单独对比原则: ——是指在判断申请专利的发明或实用新型是否具有新颖性时,专利审查人员只能将每一份对比文件作为一个整体单独与被审查对象进行比较,而不允许将几份对比文件组合起来作为判断该申请是否具有新颖性的标准。 对比文件:与申请专利的发明或实用新型相关的文献 (六)冲突申请:抵触申请 在申请日以前,同样的技术已经由他人向国务院专利行政管理部门提出过申请,并且记载在申请日之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那么,该他

文档评论(0)

w554443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