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阅读城市分析报告.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讲 阅读城市 第一篇 感性的阅读 一、捕捉城市灵魂 (一)识别城市的文化特征 1、认知图 (凯文·林奇):城市意象五元素— 地标、节点、路径、边缘、区域 2、图底法与拼贴城市(柯林·罗伊):“把实体建筑物涂成黑色,虚体空间保留为白色”的城市识别法。“拼贴”的概念为“城市是一个历史的沉淀物,每个历史时期都在这个城市留下自己的印迹(沉淀);反对以现代化为名,对城市大拆大建”。此外,近年来,拼贴主要是多次“突变”的积累,并且形成某些“模糊地段”。 3、标志与母体(阿尔多·罗西):城市由它的标志(标志建筑物,如天安门、天坛)和母体(林林总总的普通建筑,如胡同四合院)组成,二者缺一不可。 (二)城市气质:城市形态与文化特征之间的关系 1、自然环境:城市人对自然环境的态度 2、母体建筑(城市的细胞):城市的一般建筑物及其组合方式 3、标志建筑:一个城市的象征符号,也最形象地反映一个城市的历史演变 4、总体布局:如方格网、组团式 (三)建筑的文化视角 1、建筑反映和表达了社会的各种价值观,包括哲学、经济和美学等观念,反过来,它也巩固、强化或削弱这些价值观; 2、建筑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模式; 3、建筑有自己的语言体系,开拓了一条人际对话的重要渠道; 4、建筑的营造方式和职业特点,构成了社会运行中的一种有特殊规律的经营文化,也在一定范围内制约了社会的人际关系。 (四)理想的家园 1、城市应该有综合功能:特别是文化功能 2、城市最好有混合性的布局:多中心、多功能、相对密集的拼贴式城市模式,24小时到处充满“人气” 3、城市的建筑形象应当是一幅多样化的拼贴画:栋栋建筑以自己的特殊语言向人们展示各种文化模式,由此显示社会文化的深层结构 二、体验城市性格 (一)巨人的尺度——巴西利亚 (二)形散而神不散——洛杉矶 (三)浪漫诗韵——圣彼得堡 (一)巨人的尺度——巴西利亚 1.热带天堂的鸟 (1)“飞鸟”形方案——西奥·科斯塔 (2)城市总建筑师——奥斯卡·尼迈耶 (3)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为“世界文化遗产” (二)形散而神不散——洛杉矶 1.像一本散文集 (1)又大又小 小:千万栋小住宅(一家一户)的组成 大:无边无际蔓延 2.运动的语言 运动性压倒纪念性 私人汽车文化的最佳典型 (三)浪漫诗韵——圣彼得堡 1.一族浪漫气息的诗 (三)浪漫诗韵——圣彼得堡 2.城市布局的形态给人以诗韵 (三)浪漫诗韵——圣彼得堡 3.城市的个性 三、后现代建筑 美国建筑评论家詹克斯总结后现代主义的六种特征:历史主义、直接的复古主义、新地方主义、因地制宜、建筑与城市背景相协调、隐喻与玄学及后现代空间。 后现代主义主要关心的是建筑形象、建筑艺术风格,可以被看作是对现代主义建筑在美学上、形式上的一种扩展、修正、一个变种,或其中一个流派,即“后现代主义流派”。 1、复杂与矛盾——文丘里 2、高技术与生态技术——诺曼·福斯特 母亲住宅 富兰克林纪念馆 柏林国会大厦 汇丰银行香港总部 3、都市主义的热情—迷恋城市的特里·法雷尔 香港中环山顶公园凌霄阁 伦敦TV-AM大楼 4、纽约建筑学派——迈克尔·格雷夫斯 5、追求极致的空间构成——丹尼尔·里伯斯金德 俄勒冈州波特兰市政厅 柏林犹太人纪念馆 6、是意识形态,不是建筑风格——P ·埃森曼 DAAP(辛辛那提设计建筑艺术规划学院) 维科纳斯艺术中心 三、后现代建筑 维特拉家具博物馆 尼德兰大厦 古根海姆博物馆 三、后现代建筑 筑波中心大厦 盖蒂中心 三、后现代建筑 奇葩欧文化中心 三、后现代建筑 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 斯图加特国家美术馆 13、新陈代谢观——黑川纪章 14、前卫派与动态构成——Z ·哈迪特 琥珀会所 东京中银舱体大楼 德国魏尔信息展廊 15、解构主义——屈米 16、极限主义——赫尔佐格·安德鲁与库哈斯 巴黎拉维莱特公园 CCTV央视大楼 鸟巢 第二篇 知性的认识 一、 城市的权力景观 景观:不仅代表“实质环境”的地理意义,也指涉物质与社会实践及其象征再现的总和。 狭义的景观:代表强权机构强加的社会阶级、性别和种族关系的结构。 广义的景观:代表我们看到的整个全景,包括有权有势者的景观——工场和摩天大楼——以及无权无势者附属的、抗拒的、或富有乡土气息的景观——村落庙宇、平民窟和廉价公寓。 无论在象征上或实质上,景观都介于市场的、资本的社会—空间分化,以及地方的、劳工的社会—空间同质性之间。 强势机构拥有优势力量,能将自身观点强加于景观-削弱、重塑、并取代源自乡土(地方性事物或语言、生活)的观点: 1、制造景观,同时也是以权力的形象来重建自然地形。

文档评论(0)

w554443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