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思想科技文化三分析报告.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2013福建文综)《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 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 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 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 出的治国理念是 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 A 7.(2013重庆文综)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 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 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该 是 A.韩非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C 8.(2013福建文综)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 “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 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 此,朱熹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 D 9.(2013广东文综)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 ,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陆九渊 D 10.(2013全国新课标卷文综)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C 11.(2013山东文综)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 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 C (2013安徽文综)(3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二 中国的县志中有丰富的女性资料,它们清楚地表明,妇女的贞节是当地荣誉的象征……对风俗的描述,列女志的前言,甚至许多地方志的编纂体例都清楚地显示,女性贞节是向外部世界描绘地方道德标准的综合价值观的组成部分。来自长江下游的一些例子很有说服力,其中有如下描写:“歙欲称闺门邹鲁(指文教兴盛之地),盖山川清淑之气所独钟,抑亦程朱之教泽。” ——邓小南等《中国妇女史读本》 ⑵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程朱理学何以对女性贞节作为地方道德标准产生影响。(9分) ①“二程”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朱熹 认为三纲五常就是天理,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②程朱理学在宋代以后成为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 哲学,并成为地方教化的工具; ③女性贞节观是程朱理学的体现,受到地方推崇 和不断强化,从而成为地方道德标准。 12.(2015合肥二模)某高校老师撰写了一篇《论明清小说对宋明理学的超越》的历史论文。下列材料不能用作该论文论据的是 A.《红楼梦》:“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B.《西游记》:“皇帝轮流做,……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 C.《三国演义》:“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D.《聊斋志异》:“(女)儿已委身乔郎矣,更无归理。如有变动,但仍一死!” C 13.(2015安庆一模)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 ,他认为 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B.“天有春夏秋冬……人有仁义礼智,皆以四者相为用也。” C.“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D.“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列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B 14.(2015芜湖二模)夏曾佑指出:“汉武帝以后独尊儒术之动机,非有契于仁义恭俭,实视儒术为最便于专制之教耳”。儒术哪些思想迎合了汉武帝的专制需要? ①仁义恭俭 ②“君权神授” ③“天人感应” ④ “三纲五常”??? A.①② B. ②③ C.②④?? D.③④ C (2015合肥一模)38.(26分)民主是保护人类自由的一系列原则和行为方式。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梁启超说:“我们当学生时代,(《明夷待访录》)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文档评论(0)

w554443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