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密级:
编号:
制动力匹配校核报告
项称项目编号:
编 日期:
校对 日期:
审 日期:
批准: 日期:
目 录
1.设计选型概述 2
2.整车基本参数 2
3.制动系统原理图 3
4.制动法规基本要求 3
5.制动器结构参数确定: 4
5.1 前后制动器在空载和满载情况下的状况 4
5.1.1 基本理论 4
5.1.2 理想前后制动力分配 5
5.2前后制动器结构参数确定 7
5.3理想前后制动器输入压力曲线 10
6.真空助力制动总泵的参数确定 11
7.制动距离和制动减速度 12
8.制动踏板力的校核计算 13
9.驻车制动的计算 15
10.总结 16
11.参考文献 17
1.设计选型概述
汽车制动系是汽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汽车的行驶安全性能。为了保证汽车有良好的制动效能和高速行驶的安全性,应该合理地确定汽车制动系统布置形式及制动系统各零部件的结构参数。另外也只有制动性能良好、制动系工作可靠的汽车,才能充分发挥其动力性能。
2.整车基本参数
基本参数专案 参数数值 轴距L(mm) 2515 整车整备质量m(Kg) 1060 整备状态前轴载荷mf(Kg) 527.88 整备状态后轴载荷mr(Kg) 532.12 空载时质心高度hg(mm) 717 空载质心到前轴距离a(mm) 1262.53 满载质量(Kg) 1585 满载状态前轴负载(Kg) 708 满载状态后轴负载(Kg) 8773 满载时质心高度(mm) 796 满载质心到前轴距离(mm) 1391.58 前轮、后轮滚动半径R轮(mm) 316
3.制动系统原理图
由于设计车型的前悬架主销偏距为正偏距,且偏距值较大(24.6mm),故制动系统的管路布置只能采用H型布置形式(如图3-1)。
H型管路布置的制动系统 1、带真空助力的制动主缸 2、前车轮 3、后车轮 图3-1 制动管路原理图
4.制动法规基本要求
1)、GB 12676-1999 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
2)、GB7258-2004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3)、GB 13594-92 汽车防抱制动系统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4)、轿车制动规范对行车制动器制动时的部分要求
项目 中国
ZBT24007-89 欧洲经济共同体
ECE 71/320 中国GB7258-1998 美国
联邦135 试验路面 干水泥路面 附着良好 Φ≥0.7 Skid no81 载重 满载 一个驾驶员或满载 任何载荷 轻、满载 制动初速度 80km/h 80km/h 50km/h 96.5km/h 制动时的稳定性 不许偏出3.7m通道 不抱死跑偏 不许偏出2.5m通道 不抱死跑偏3.66(m) 制动距离或制动减速度 ≤50.7m ≤50.7m
≥5.8m/s2 ≤20m ≤65.8m 踏板力 500N 490N 500N 667N
5.制动器结构参数确定:
5.1 前后制动器在空载和满载情况下的状况
5.1.1 基本理论
对于一般的汽车而言,根据其前后轴制动器制动力的分配、载荷情况及道路附着系数和坡度等因数,当制动器的制动力足够时,制动过程可能出现如下三种情况:
1)前轮先抱死拖滑,然后后轮抱死拖滑。
2)后轮先抱死拖滑,然后前轮抱死拖滑。
3)前后轮同时抱死拖滑。
情况1)是稳定工况,但在制动时汽车丧失了转向的能力,附着条件没有充分利用;情况2),后轴可能出现侧滑,是不稳定工况,附着利用率也低;而情况3)可以避免后轴侧滑,同时前转向轮只有在最大的制动强度下才能使汽车失去转向能力,较之前两种工况,附着条件利用情况较好。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的比例将影响汽车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和地面附着条件的利用程度,是设计汽车制动系必须妥善处理的问题。
5.1.2 理想前后制动力分配
在分析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比例以前,首先了解地面作用于前、后车轮的法向反作用力。
图5-1:制动工况受力简图
由图5-1,对后轮接地点取力矩得:
式中:
—— 地面对前轮的法向反作用力;
—— 汽车重力;
Fj——加速阻力
—— 汽车质心至后轴中心线的距离;
—— 汽车质量;
——汽车质心高度;
——汽车减速度。
对前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电厂化验考试试题及答案.doc VIP
- 【超星学习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南开大学)尔雅章节测试网课答案.docx VIP
- 2024年河北省保定市竞秀区校联考中考一模语文试题.docx VIP
- 电厂化验培训课件.ppt VIP
- 冀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3 Lesson 13 Seasons 教学设计.docx
- 施工管理人员资质报审表.doc VIP
- 电厂化学水处理工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南方电网标准材料模块(10kV各类型台架变物资的标准分包表).pdf VIP
-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B卷)(无答案).docx VIP
- 2024电厂化学-煤化验试题.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