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三语文孟子见梁襄王2.ppt
《孟子见梁襄王》 ——《孟子》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文中“就”“沛”“浮”“御”“夫”等词语的含义及特殊句式。 2.理解文中阐述的孟子的仁政思想。 学习目标 (二)能力目标 1.能理解文中运用比喻阐述道理的特点,学会运用比喻论证方法。 2.能结合历史背景,理解文中阐述的“不嗜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的道理。 (三)情感目标 赏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及本文所体现的《孟子》的语言特点。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1.掌握文中“就”“卒”“然”“之”等词语及文言句式。 2.理解孟子用设喻阐述“仁政”思想的特点。 学习难点 1.评论孟子的“民本思想”及其雄辩艺术。 2.学会比喻说理的方法。 战国七雄争霸的时代。社会矛盾更趋激烈,兼并战争日益频繁。“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盛于此时者也。”当时,孟子已经七十岁左右,先前游历过许多国家,思想成熟,经验丰富。《孟子见梁襄王》以孟子见过梁襄王后,向他人转述他与梁襄王对答的情况,表现了主张“仁政”“王道”的一贯思想。他所宣扬的“保民而王”“仁义为本”的思想感情,在当时符合人民的愿望,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作者简介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在山东省邹县东南)人,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子思(孔子的孙子)的门人,30岁左右收徒讲学。44岁时开始周游列国,先后到齐、宋、滕、魏、鲁等国,游说诸侯,宣扬“仁政”“王道”,始终不受重用。晚年返回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孟子和孔子一样,成为封建统治者尊崇的偶像;到唐代,已将孟子和孔子并称;元、明时称为“亚圣”。 孟子 正音 卒然(cù) 嗜杀(shì) 沛然(pèi) 浡(bó)然 枯槁(gǎo) 恶(wū)乎定 重点字词梳理 ①出,语人曰 语:告诉 ②卒然问曰 卒:同“猝”,突然 ③今夫天下之人牧 牧:统治 ④孰能与之 与:归附。跟随 ⑤则天下皆引领而望之矣 引:伸长 ⑥天下恶乎定 恶:何,怎么 ⑦如有不嗜杀人者 如:如果 归纳提要 1.孟子为什么要说梁襄王不似人君?缺乏国君的威严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 明确:说明孟子对梁襄王的印象不好。具体表现在缺乏威严沉着的人君气度。 归纳提要 2.孟子见梁襄王后,出来说“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看出孟子怎样的个性? 明确:说明孟子对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有着坚韧执著的追求,决不放弃任何机会向君王们宣传自己的政治理想。 归纳提要 3.孟子是如何来阐述统一天下的道理的?其中反映了孟子的什么思想? 明确:运用比喻来阐述统一天下的道理。文中“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反映了孟子主张要用“仁政”来获得民心,从而统一天下的仁政思想。 课后作业 1.熟读课文。 2.阅读《文学读本》上选读的孟子文章。 再见! *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