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淮北市2015年高三化学一模考试分析 淮北市教研室 汪峰 (联系电话 化学全体统计(不含缺考)统计报表(主观题) 化学主观题各题情况分析 (3)方程式的错误率大概是80%左右,是因为写成看CO2。少数同学是加热的条件没写,或没按要求加热1300℃,极少数写成离子化合物; (4)少数同学把Y看成是Na或者是Mg与Fe3O4进行铝热反应的。焓变计算错误、负号没带、单位写成KJmol、以及状态没标注。 (3)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价电子的电子排布式三者不同; ② 电子排布式、原子结构示意图、轨道分布式、离子符号、电子式几者属于不同的化学用语,很多同学混淆概念之间的区分辨别二导致失分。 (4)不能合理利用提取题目信息,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脱离情景,如第三问高温条件下不能生成二氧化碳,百分之八十的同学没注意题目提供的高温条件而把产物写错。 教学建议: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化学用语应规范书写,学生极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应强化练习。 2.平时应督促学生规范表达,学生之间互相评阅,让学生互相找到对方的错误,增强表达能力。 3.教师让学生明确考试评分细则,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减少非智力因素丢分。 4.对比分析热化学方程式与普通的化学方程式的区别,让学生找到对比的易错点。 5.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规范,注意根据信息书写产物,不能脱离信息造反应。教师平时要多训练学生信息型方程式的书写。 6.强化化学基本概念的辨析教学。采用对比等多种形式强化记忆。 (3)参考答案:①冰水浴或冷水浴2分 ②硼酸酸性太弱,用甘油转化为强酸,便于滴定终点的判定,确保测定的准确性2分 ③97.71% 其它合理答案:①水浴、流水等 ②硼酸和甘油反应,便于中和滴定,减少误差 ③97.71%、97.7072% 错因分析: 1.题意理解不准确,不明确考查什么知识。 2. 不能很好的将课本中的化学反应原理知识迁移应用到本题中去。例如第(1)小问中的第一个空和第(3)小问中的第②问。 3.方程式书写不规范,不会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结合题目要求作答。如第(1)小问中的第二个空。 4. 实际实验操作能力欠缺,不能根据试题要求正确作答。第(3)小问中的第①问。 5.计算能力欠缺,不会计算,计算不准确或者解答不规范(有效数字)。 教学建议: 1.建议加强对学生解答问题规范性的要求,例如方程式条件的书写,化学用语的规范性等。 2. 加强实验操作能力及根据实验要求,合理选择实验操作方法的培养。该题集中体现的对溶液冷却方法的选择上。 3.合理提前介入综合试题的训练,提高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错误类型: 1.第(1)小题两个方程式条件是在高温下,反应物中的水是水蒸气,故后面生成的气体不用打气体符号,很多考生对此没有注意,多打了气体符号。不少考生写了C与H2O反应生成CH4和CO,没抓住题干要求。 2.第(2)小题不少学生冷字和凝字写错。 3.第(3)小题第一个空常见错误类型是化学方程式 配平错误,没看到下面的提示,乱写化学方程式。第二个空常见错误类型是只写CO或者只写CO2,没理解题目的侧重点。第三个空常见的错误类型是只描述各物质百分含量的变化,不指明有CaO产生发生了副反应,产生SO2。 (3)回答CO、CO2较多。 “实验操作”:没有加入碳酸氢钠饱和溶液就直接收集气体;或将澄清石灰水直接加入到反应后的溶液,通过是否有沉淀来判断有无CO2的产生;或用燃着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CO2;或通过灼热的CuO来检验氢气的存在,甚至有用品红溶液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来检验气体的。 “现象和结论”:只回答出有CO2的产生,而没有出现“若…则…”的字眼;回答用“燃着的木条熄灭则有CO2” 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正确审题。审题不只是眼看,应该是眼看、嘴读、手画、脑思四步结合。 2.引导学生规范答题。可以在分析题目时注重答题模式的规范,对于一些常见问题的考察,最好能给予学生一定的答题模板。 3.注重基础知识教学。不忽视基础题的考察。要求基础的东西不写错、不失分。 4.注重专题知识教学。对于探究式实验方面的练习应该多进行练习,并细致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机理,正确回答相关问题。更应该多做不同类型的实验题。 (3)参考答案:H2(1分) 、H2和CO2(1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