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耐药菌增加的原因 耐药菌产生增加:(抗生素选择性压力):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造成对基因突变及耐药基因转移的耐药菌进行了筛选 耐药菌传播增加:通过医护人员尤其手的接触,细菌在病人间交叉寄生造成耐药菌株在医院内的传播 多重耐药菌产生和扩散的原因分析 30-40%为医院工作人员的手传播 20-25%是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 20-25%是社区获得性病原菌 20%来源不明(如环境污染及工作人员携带等) (五)多重耐药菌的管理 1.制定《医院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规定》,以指导临床作好防控工作。 2.利用网络软件,监测耐药菌流行趋势,多渠道及时反馈(院内网、感染通讯、住院总会议、行政例会等 ),及时控制传播。 3.一旦发现暴发流行,立即到临床现场讨论和指导控制工作,并及时做好控制效果分析和总结 1、细菌耐药预警 按照《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要求,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 建立规范的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提高病原学诊断水平,定期分析报告本机构细菌耐药情况; 要根据全国和本地区细菌耐药监测结果,结合本机构实际情况,参考热病等抗微生物治疗指南,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标准 (1)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 (2)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慎重经验用药。 (3)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4)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其临床应用。 2、多重耐药菌具体管理方法 a.每天专人对科室耐药菌进行检查 b.每月下科室现场检查,现场反馈。 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处置流程 具体流程措施 1.细菌室检测到耐药菌在电子病历和纸质报告上分别标注 2.医生在长期医嘱下“接触隔离”医嘱 3.医护人员按照医嘱采取措施: a.在病历夹上贴特殊隔离标记。 b.按照特殊感染进行床边隔离(有条件进单独病 室),该患者的所有治疗护理放在最后执行或单独进行,主要用具单独使用。 c.加强洗手和手消毒,处理病人伤口、导管、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时必须戴手套,必要时戴口罩、防护镜、穿隔离衣,包括医生、护士、护工、工勤人员、家属。 耐药菌 d.对使用过的器械、物品及可能被污染的物体表面做好消毒处理;患者解除隔离、转床或出院后对环境、设备仪器等物体表面做终末消毒;必要时采样。 e.重视会诊及进行床边检查项目时的交叉感染,以防科室间耐药菌传播。 f.检出耐药菌部位连续三次培养无耐药菌出现或临床症状消失时,解除耐药菌隔离措施。 4.同一病区不同病人短时间内出现3例相同耐药菌时,在加强消毒隔离同时立即报院感办。 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需要多管齐下 1、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切实遵守无菌操作。 2、及时发现耐药细菌。 3、对耐药细菌进行实时监测,在监测的基础上制定管理制度。 4、严格实施接触隔离措施。 5、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6、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 7、加强对医院职工的教育、培训。 3、ICU耐药菌筛查 尽早发现耐药菌感染、定植患者 提供感染、定植流行病学数据 制定合理干预措施 如何结合本医院现有情况开展 成本效益分析:感染暴发、高流行地区的感染控制(2008美国CDC指南) 筛选出阳性结果后的处理: 隔离 去污染 解除隔离的标准 去定植治疗:不建议应用抗生素消除局部定植 * 多重耐药菌的预防与控制管理 安徽省立医院 荚恒敏 内容概要 多重耐药菌定义 细菌耐药机制 抗菌药物的特性及其药敏试验选择 多重耐药菌的耐药现状 多重耐药菌的管理 定义: 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定义解析: 是对三类而不是三个抗菌药物耐药 必须剔除天然耐药的抗菌药物 (一)多重耐药菌 常见的多重耐药菌包括: 1、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2、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3、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细菌 4、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 5、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 6、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 7、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 多重耐药菌的判断 1、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苯唑西林/头孢西丁 2、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免烧砖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参考模板).docx
- DB4104_T 156-2025 公建民营养老机构管理规范.pdf VIP
- 标准图集-拌和站标识标牌设置标准.pdf VIP
- 安置房装修工程预算方案(3篇).docx VIP
- DB65T3954-2016 反恐怖防范设置规范 加油、加气站.pdf VIP
- NB∕T10145-2019 水电工程竣工决算报告编制规定.pdf VIP
- 管工职业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库资料300题(含答案).pdf VIP
- 工程扫描归档合同模板.docx VIP
- 2023年河南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docx VIP
- EMCIsilon存储方案.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