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热的处理解析.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儿童发热的处理 ——刘思琴 我们知道,小孩子的身体抵抗力较成人弱,容易生病,而发烧是小孩很常见的症状。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孩子一有病痛就很担心,希望尽快治好,尤其是现在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更是爱护。很多父母能很好地处理工作、生活上的事宜,但对于孩子生病,就容易不知所措,无法正确应对 人体有一整套调节体温的自动控制系统,使人体的体温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由于种种原因,当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或体温调节中枢本身功能紊乱时,产热大于散热,则体温上升 。 家庭实用物理降温法 头部湿冷敷:将湿毛巾敷于发热宝宝的前额,2~3分钟换1次。 冰枕:把冰块捣碎,与水一起装入冰袋(或热水袋)内,排出空气后,拧紧袋口,放在发热宝宝的颈部。 温水浴:让发热宝宝在30℃左右的温水中沐浴20~30分钟。 擦浴:用30%~50%的酒精或冷水浸湿纱布,洗擦发热宝宝的上肢、下肢、额部、颈部、腋下及腹股沟等处 家用药物降温注意事项 给发热宝宝用药不可操之过急,如果服用一次后,热度不退,再次服药需间隔4~6小时。 给宝宝服用的退热药用量不可太大。例如,常用药扑热息痛,患儿每公斤体重服用10~15毫克。如过宝宝服用扑热息痛一日量超过3克,即可发生急性中毒,甚至引起致死性肝损害。 不宜在短时间内让宝宝服用多种退热药,降温幅度不宜太大、太快,否则宝宝会出现体温不升、虚脱等情况。 退热药只是在宝宝发热时才有退热作用,宝宝不发热时,服用退热药并无预防发热的作用。 在给宝宝服用退热药后,如果宝宝出汗较多,要及时给他补充水分,以免发生虚脱。  宝宝发热吃什么? 宝宝发热时,身体新陈代谢加快,对营养物质的消耗会大大增加,体内水分也会明显消耗。同时,由于发热,宝宝体内消化液的分泌会减少,胃肠蠕动减慢,消化功能会明显减弱。所以,爸爸妈妈一定要注意宝宝发热时的饮食调理,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是最佳的选择。另外,少食多餐,宝宝每天进食以6~7次为宜。 米汤:将大米煮烂去渣,加入少许白糖调味。米汤水分充足,易被消化吸收。 绿豆汤:将绿豆煮烂,取绿豆汤,加入适量冰糖。绿豆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既能补充营养,又有利于宝宝体内毒素的排出,可以帮助宝宝退热。 鸡蛋羹:把1~2个鸡蛋打匀,加入适量温水,蒸熟后让宝宝食用。鸡蛋羹可以补充蛋白质,并且较容易消化吸收 鲜梨汁:鲜梨汁具有清热、润肺、止咳的作用,适用于发热伴有咳嗽的宝宝。 鲜苹果汁:苹果汁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既可以补充宝宝体内的营养需要,又可以中和宝宝体内的毒素。 银花茶:银花10克,煎水加糖饮用。 特别强调 如果宝宝因为发热而食欲不好,不要勉强给他喂食,但要尽量补充水分。在宝宝发热期间,不要任意给宝宝增加以前没有吃过的食物,以免引起腹泻。 当孩子发烧了! 怎么办? 作为家长, 你遇到的最多和最棘手的问题就是------- 你的孩子发烧了! 首 先 …… 我们要确定是否有发烧(医学称发热) 但是 判断宝宝发热 常常会出现 两个误区 当 妈妈 看见宝宝有些不对劲时, 常常用手摸摸孩子的额头和小手来判断孩子是否发热了, 如果宝宝的皮肤发烫,妈妈就认为是发热了。 这样判断孩子发热是不准确的, 因为妈妈的手不是体温表,不能准确测量提问。 误区一 一些妈妈不用手摸孩子的额头,而是使用体温表测量宝宝的体温,当体温超过37摄氏度时,就认为孩子发热了,然后就急匆匆地带孩子去医院就诊。 误区二 36.5-37.5℃ 为正常体温 37.5-38℃ 为低热 38-39℃ 为中度发热 超过39-41℃ 为高热 超过41℃ 为超高热 通常以小儿 腋下体温来衡量 发热的原因有哪些? 最常见原因的是呼吸道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喉炎、 支气管炎、肺炎等;也可以由于消化道感染,如肠炎、细菌性 痢疾引起;传染性疾病:手足口病、麻疹、水痘、幼儿急疹、猩 红热等也可以导致发烧。 3个月~4岁的孩子由于高烧,体温39℃可出现热性惊厥, 所以对孩子发烧应引起重视。 当小儿发热体温在38.5℃以下时,家长应密切观察体温变化,通常不必应用退热药,如轻易退热,可降低机体抵抗力,并可掩盖病情

文档评论(0)

bos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