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烷偶联剂对多孔硅的稳定化的研究.pdfVIP

硅烷偶联剂对多孔硅的稳定化的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硅烷偶联剂对多孔硅的稳定化研究 223 文章编号:10069941(2012)02022306 硅烷偶联剂对多孔硅的稳定化研究 王守旭,沈瑞琪,叶迎华,胡艳 (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江苏南京210094) 摘 要:为了将多孔硅应用于含能材料的制备,采用电化学双槽腐蚀法制备了平均孔径4.3nm,厚度超过100 m的不龟裂多孔 μ 硅薄膜,利用硅烷偶联剂(KH550,KH560,KH570)对此多孔硅薄膜进行表面处理,采用红外光谱(FTIR)技术研究了三种硅烷偶联 剂对多孔硅处理前后红外光谱的变化。结果显示,三种硅烷偶联剂均大大降低了多孔硅表面的Si—Hx键的数量,使不稳定的Si—H 键转化成更加稳定的 Si—OR键。其中 KH550和 KH570消除悬挂键的效果优于 KH560。 关键词:应用化学;多孔硅;硅烷偶联剂;表面改性;悬挂键;稳定化 中图分类号:TJ55;TJ45;O6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9941.2012.02.019 炸现象[15]。此后,中国、美国、德国、南非和俄罗斯 1 引 言 [16-22] 等 国家的研究人员对多孔硅的爆炸现象进行了 研究,发现多孔硅在填充单质硫、高氯酸钠、高氯酸铵、   多孔硅(poroussilicon,PS)在20世纪 50年代由 [1] 镧系金属的硝酸盐等多种氧化性物质时均可发生强烈 美国贝尔实验室的 Uhlirl 首次被发现,多孔和易被 的爆炸反应。通过填充适当氧化剂,多孔硅可以用于 氧化的特点使其从 20世纪 70年代就在硅集成电路 制备新型高能含能材料和体积小、威力大的智能型火 中作为电隔离结构和 SOI(silicononinsulator)结构 [2] 工器件。 中得到广泛应用。1990年,英国科学家Canham 发   电化学腐蚀法制备的多孔硅表面性质很活泼在空 现,用紫外光或氩离子激光照射多孔度达到一定程度 气中极易氧化,严重影响其在新型含能材料中的应 的多孔硅表面时,可在室温下观察到强烈的可见光发 [23] [24-25] 用 。虞献文 等利用阴极还原和阳极氧化等方 射。这一发现在科学界产生很大轰动,引起了人们将 法对多孔硅进行稳定化处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这 硅半导体应用于 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器件 些处理技术不适合多孔硅在新型含能材料领域中的应 和大面积平板显示技术的极大兴趣。此外,多孔硅在 用。因此,为了将多孔硅应用于新型纳米含能材料领 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s)技术[3]、电 域,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303教研室利用硅烷偶联 致发光/光致发光 [2,4-6]、太阳能电池[7-9]和燃料电

文档评论(0)

liyb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