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考古探索 79
《东南文化》2012年第6期总第230期
江淮西部商时期考古学文化研究
侯卫东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北京 100871)
内容提要:安徽中部淮河与长江之间的江淮西部,二里下层时期流行的是本地文化;二里岗上层
一期开始,商文化以嵌入的方式广泛散布。商文化在二里上层一期至洹北商城晚期,与江淮西部的土
著文化逐渐融合,二里岗上层一期和白家庄阶段的文化面貌与商文化腹心地区的特征接近,到洹北
商城晚期形成了具有本地特征的文化面貌。到殷墟大司空村一期之后,商文化因素一度中断,仅发现
一些具有殷墟晚期特征的青铜器,说明土著文化持续兴起。考古材料反映出商王朝对江淮西部的统
治模式是一种嵌入式的局部控制,这种模式在二里岗上层一期以来的扩张阶段比较有效,到了殷墟
时期,土著势力逐渐壮大,商文化的影响力逐渐降低。
关键词:江淮西部 商时期 考古学文化
中图分类号:K871.3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中游地区为代表的吴城文化,东南有宁镇地区为
安徽中部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丘陵平原地 代表的湖熟文化[2 ]。学界把江淮西部商时期考古
H
[3 ],或把江淮西部偏
带,属于文化地理单元中的江淮西部。该地区西、 学文化统称为“大城墩类型”
南依傍大别山、霍山,霍山山脉之南横亘着长江, 东含山大城墩遗址代表的商时期遗存称为“大城
北侧有支流罗布的淮河。江淮西部的自然地理环
W
境属于半封闭半开放型的,向西与江汉平原、南
阳盆地之间的交通比较困难,向南与长江之南的
交通有很大的障碍,向东是濒临大海的江淮东
N
部;淮河增加了江淮西部与淮河以北地区的交通
障碍,但从西北方向汇入淮河的支流颍河、涡河
等,使郑州等夏商时期腹心地区与江淮西部的交
D
通非常便利(图一)。江淮西部以多山的丘陵地带
为主,中间夹杂着平原,周围既有天然交通障碍、
又与中原腹心地区之间有便捷的交通路线。这种
半封闭半开放的自然地理特征,为商时期生活在
江淮西部的人群提供了特殊的生存空间。江淮西
部之南的铜陵、庐江等地有丰富的铜矿资源[1],从
郑州、安阳等商王朝的中心区到铜陵、庐江等地
最便捷的通道是江淮西部,因此,江淮西部又是
资源流通的重要通道。
商时期江淮西部的四周都有各具特色的文
注:标注的多为二里时期的城邑或重要遗址,少量属于洹北
化,西北有郑州地区为代表的核心商文化,北方
商城时期;方框内区域为江淮西部。
有鲁西豫东的岳石文化和商文化大辛庄类型,西
[5]
方有江汉地区为代表的本地商文化,西南有赣江 图一 // 江淮西部的地理环境与人文背景
收稿日期 2012-05-04
作者简介 侯卫东(1981-)男,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10 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夏商周考古。
80 江淮西部商时期考古学文化研究
生修改成的《安徽省霍邱、六安、寿县考古调查试
掘报告》,把商时期的遗存最早者推断为二里岗上
层,晚者推断为殷墟早期[8],说明王迅先生的认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