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 频 电 疗 法 (一)定义与分类 频率 lOOkHz~300000MHz ,波长为3000m~1mm的交流电称为高频电。 应用高频电流或其所形成的电场、磁场或电磁场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高频电疗法(high frequency electro therapy)。 (二)电学基础 1.电场 2.磁场 3.电磁场 4.电磁波 5.振荡电流:凡电流的强度与电压随着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电流称为振荡电流。 6.波速、波长与频率 v=λf= 3×108m/s 波长与频率呈反比关系,即波长越短,频率越高;波长越长,频率越低。 7.电流、电阻、电压与功率 电流强度与电压(U)成正比,与电阻(R)成反比 导体——传导电流 绝缘体(电介质)—位移电流 内源热与外源热特性比较 2.治疗作用 改善血液循环 中小剂量高频电可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加速,血液循环改善。 镇痛作用 中等剂量高频电的温热作用通过以下途径减轻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对各种神经痛,肌肉痉挛性疼痛,因肿胀引起的张力性疼痛,缺血性疼痛,炎症疼痛均有良好的止痛效果。 消炎作用 中小剂量高频电的温热作用可促进炎症消散,对各种急性、亚急性、慢性炎症,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炎症均有很好的效果 降低肌肉张力 中等剂量高频电的温热作用可以降低骨骼肌、平滑肌和纤维结缔组织的张力。 加速组织生长修复 中小剂量高频电的温热作用可促使组织修复生长。 提高免疫力 中小剂量高频电可增强免疫力,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治疗肿瘤 大剂量高频电所产生的高热有治癌作用,特别是表浅癌肿。 (二)非热效应 又称高频电磁震荡效应。 高频电的作用强度不致引起组织温度升高的条件下,也可以使组织的理化特性产生一系列的变化。 机制研究尚不够深入 (七)安全与防护 1、安全技术 设备的安全措施 操作的安全要求P370 2、辐射防护 1.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多属可逆性 2.辐射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因素 辐射源的情况:频率、波形、距离、操作方法 环境的情况:金属物、温度 受辐射者的情况 3.有关辐射的卫生标准 4.辐射的防护措施 环境设施的防护 高频电辐射源的防护 操作人员的防护 第二节 短波疗法 (二) 作用机制 1.电感场法—电缆法、线圈法 产热量公式:Q=kf2u2H2/R 上式中Q-产热量,K-常数,f-电流频率,H-磁场强度,g-组织导电率,u—组织导磁系数,R-组织电阻率 产热大小的因素: 1.组织R值的大小 水R值较小,含水量高的组织产热较多 2.离电缆的远近 较近的产热多 2.电容场法:电容场法即利用电容电极间的高频交变电场作用于局部产生生物学效应。人体内脂肪、肌腱、韧带、骨骼等不能导电的组织属于电介质。 偶极子内电荷位置移动产生位移电流,偶极子高速旋转发生相互间的摩擦以及与周围媒质之间的摩擦,克服介质的阻力,引起能量的损耗,这种能量损耗发生于电介质之内称为介质损耗。 (2)对N-M的作用 ①小剂量—降低N兴奋性——镇静、止痛作用 ②中剂量—加速生长 ③大剂量—抑制生长 (3)对内脏器官的作用 ①增强肝脏的解毒作用 ②增强胆汁的分泌 ③增强肾血流量,改善肾功能,促进肾上腺皮质的分泌 ④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改善其分泌功能 电容电极 涡流电极 涡流电极为较新型的电极,多用于波长11.06m的短波治疗机。涡流电极内有3~4圈不在同一平面上的螺旋状金属管线圈,线圈两端连接一个电容器,两者构成谐振电路,减弱了电场作用,使之主要输出磁场。 电缆与皮肤之间应距离1-2cm,其间垫以毡垫、棉垫等衬垫物,不得使电缆直接贴近皮肤 电缆盘绕后其两端留出的长度应相等 2.操作程序 患者取卧位或坐位,不必裸露治疗部位。 使用不同电极时,操作方法不同 (1)电缆电极操作方法 按治疗需要将电缆电极盘绕成—定的大小形状。 应向同一方向盘绕电缆.以免磁场对消。 电缆—般绕2-3圈,不超过3-4圈。 各圈之间的间隔应大于电缆直径,一般为2-3cm,以固定夹固定或垫以衬垫物(如:毡垫、棉垫等),以免电缆过近时形成圈间电容,电流通过圈间电容而减弱磁场强度和作用深度 (2)盘状(或鼓状)电极操作法 移动支架,使盘状(或鼓状)电极对准治疗部位。 电极与治疗部位皮肤之间距离l-2cm,可以空气为距离,亦可垫以隔垫物 (3)涡流电极操作法: 移动支架,使涡流电极对准治疗部位 涡流电极可直接贴在皮肤上。 将电缆或电极的插头插入治疗机的输出插孔内,接通电源,预热3分钟后,接通高压,调节调谐钮,同时询问患者的感觉,使之符合治疗需要。 调节定时器。 治疗结束时,逆上述顺序,依次关闭输出、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