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奥陶世五峰期上扬子海南缘的同生变形构造形成机制.pdfVIP

晚奥陶世五峰期上扬子海南缘的同生变形构造形成机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60卷  第2期   地   质  论   评      GEOLOGICALREVIEW   Vol60 No2 2014年 3月 Mar. 2014 晚奥陶世五峰期上扬子海南缘的 同生变形构造形成机制 1,2) 1,2) 3) 赵明胜 ,田景春 ,王约 1)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成都,610059; 2)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 3)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阳,550025 内容提要:晚奥陶世上扬子海南缘以黑色碳质页岩为特征的五峰组笔石页岩段中见有由小型褶皱和层间阶梯 状断层等构成的同生变形构造,其上下地层均为正常沉积的黑色页岩。同生变形构造开始于凯迪阶末期 Dicellograptuscomplexus,结束于Paraorthograptuspacificus。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靠近滇黔桂古陆一侧的上扬子海盆 内(古蔺—桐梓—松桃)的变形构造层以小型褶皱为特征;向海一侧(綦江—秀山)则逐渐过渡为以小型阶梯状断层 为主,同时伴有小型褶皱,但川南长宁一带的五峰组中未发现有同生变形构造。同生变形构造在滇黔桂古陆向海一 侧较近陆一侧发育,其变形强度逐渐增强,且由西向东同生变形构造的发育强度增强,表明扬子海在沿滇黔桂古陆 的西侧可能为较平坦的古海底地貌,而东侧具有较陡的斜坡存在。在渝东南秀山,仅同生变形构造层内发育有地震 事件成因的火焰状岩脉。另外,在桐梓地区,同生变形构造层的上、下与正常沉积的黑色页岩之间均见有斑脱岩层, 因而推测火山喷发可能是导致变形构造形成的主要诱因。在火山事件引起地壳多期震荡的背景下,处于陡坡上的 塑性泥(页)岩发生滑动形成同生变形构造。同时,奥陶纪末期是加里东运动的剧烈活动期,导致滇黔桂古陆西侧较 为平坦,而东侧较陡的古海底地貌可能与奥陶纪晚期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发生的碰撞相关。 关键词:黑色页岩;同生变形构造;形成机制;上扬子海南缘;五峰期;奥陶纪   同生变形构造系指发生在沉积作用不久后至固 灵山岛早白垩世莱阳期地层中发育的滑塌体位移方 结成岩前的变形扰动(Lowe,1975,1976;Mills, 向判断了盆地的古地理特征,同时揭示了区域大地 1983;Allen,1986;VanloonandBrodzikowski,1987; 构造信息。 Maltman,1994)。在沉积物富含大量孔隙水或埋藏 五峰期经历了地史上一次生物绝灭事件,导致 不深(Lowe,1975;KawakamiandKawamura,2002)阶 约有 85%的物种绝灭(Sheehan,1988,2001)。同 段,在地壳颤动等因素下,由于压实差异、重力滑动 时,全球性的加里东运动对我国南方的古地理、古环 或滑塌等因素引发的变形构造,其中以滑塌构造引 境、古气候造成了重大的变革,但关于上扬子海南缘 起的变形主要以揉搓及小型断裂为特征(赵贗林和 五峰期的同生变形构造却少有报道。本文是在渝南 刘孟慧,1988;冯增昭,1993;吕洪波等,2003,2006; 綦江观音桥(N28°37′49″,E106°47′12″)和黔北桐 杜远生等,2007)。同生变形构造在沉积盆地分析 梓南坝子(N28°03′39″,E106°51′52″)两条剖面研 中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尤其对重建古地理和构造 究成果的基础上(赵明胜等,2010),又选取川南珙 格局现状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赵贗林和刘孟慧 县双河(N28°23′36″,E104°52′50″)和古蔺丁木(N (1988)以渤海湾周缘地区的东蹼凹陷下第三系沙 27°56′28″,E106°07′00″)、渝东南秀山大田坝(N 三—沙四段为例,讨论了同生变形构造在古地理、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yb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