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态工程及生态农业的概念 典例 北京留民营生态农业建设 一、留民营村生态农业建设中的物质循环利用模式 1.庭院“四位一体”模式: 猪鸡(兔)-厕所-沼气池-菜(花)棚 传统模式中各成分间的物质循环关系? 该模式“新”在何处? 沼气池上为什么盖一塑料菜棚? 系统的能量流动或 利用途径? 通过沼气发酵后,作物 发病率大大降低,原因? 有的菜棚与猪舍紧邻, 好处何在? 2. 总体模式: 二、留民营村生态农业建设的初步成效 (一)经济效益:比建设前增长16倍,年平均增长率为60%。 (二)生态效益: ①全村化肥使用量减少,粮食产量却不断上升。节省开支,土壤的理化性能良好,改善环境污染。 ②秸秆还田率由原来的10%提高到85%,光能利用率提高了27%,能量利用率提高了34.5%。 (三)社会效益:解决了农民就业问题,改变了农民对环保工作的看法等。 生态农业的模式: 水乡地区桑基鱼塘、“稻鸭共育”模式 南方“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 西北“五配套”生态农业模式 北方的四位一体模式。 (一)根据生态工程其主要组成成份可划分为 1.农业生态工程(以农作物为主) 2.林业生态工程(以林木为主) 3.草原生态工程(以草本植物为主) 4.湿地生态工程(以水生植物为主) (二)根据生态工程主要功能可划分为 1.保护生态工程(例如三北防护林) 2.治理生态工程(小流域生态治理、生活污水净化) 3.恢复生态工程(退耕还林、退牧还草) 4.景观生态工程(城市景观绿化) * 第五章 生态工程 马世骏 “生态工程是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结合系统工程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 生态农业是作为“石油农业”的对立面而出现的概念。 我国的传统农业 建沼气池 1、这个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分别是什么? 2、该生态系统如何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 3、土壤肥力几千年没有耗竭的原理是什么? 4、能否将石油农业与传统农业技术的优势相结合? 5、结合农民焚烧秸杆现象,能否想办法实现对能量更充分的利用? 生态农业主要是通过提高太阳能的固定率和利用率、生物能的转化率、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率等,促进物质循环利用,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求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并获得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综合性效果,使农业生产处于可持续的良性循环中。 (1)此模式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2)使用沼气池里的残渣为什么可以提高蔬菜的产量 (3)如果菜农遇到了阴雨连绵天气,为增加蔬菜的产量,你能提出合理化建议吗? (4)为了生产无公害的蔬菜,还可使用哪些栽培技术? 农作物 残渣含有丰富的矿物质,能提高农作物产量。 白天适当提高温度,夜晚适当降低温度 组织培养技术或无土栽培技术。 该模式是建立在全村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的基础上。这种结构,提高了废弃物循环再利用率,增加了系统的整体效益;同时系统结构多样化,物种丰富,彼此创造相互有利的条件,增强了系统的稳定性。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物种多样性原理 ——整体性原理 生态农业建设特点: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 例:桑基鱼塘模式 (1)鱼和蛙在该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积极作用是什么? (2)分析说明“稻—鱼—蛙”生态系统的生态优势。 鱼、蛙是消费者,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将人们不能直接利用的有机物转化为可以直接利用的农副产品,有利于实现对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并减轻了环境污染 (3)上述两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所需的有机物都依赖于 。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追根到底都来自 。 (4)甲和乙相比,稳定性较强的是 , 原因是 。 (5)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建立甲生态系统的目的是 。 (6)为了使稻获得高产,稻田乙需要经常使用农药,而甲则不需要,原因是 。 (7)一般地说,废弃农田上会发生群落演替,该演替的类型是 。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太阳能 甲 生物种类较多,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较大 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引入害虫天敌—蛙,有效控制了害虫数量 次生演替 生态工程的分类 “生物圈2号”于1986年11月破土动工。1991年9月,第一批8名实验者进入其中并开始实验。1993年2月,向“生物圈2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八代雅阁原车音响升级操作指导书.pdf VIP
- 动物疫病防治技术 动物疫病防治技术 4能力单元四 猪的传染病 4-2 猪链球菌病.ppt VIP
- 自然人独资股权转让协议.docx VIP
- 小学生活垃圾归类课件PPT.pptx VIP
- 化学品安全培训内容.pptx VIP
- 视器-眼-人体解剖学ppt课件-感觉器官.pptx VIP
- 静配中心PIVAS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设备的保养及维护.pptx VIP
- 义务教育版(2024)七年级全一册信息科技 第6课 数字身份辨设备 课件.pptx VIP
- 第9课《天上有颗“南仁东星”》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x VIP
- 菜点酒水知识试卷.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