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CO在PtA12O3上吸附态的红外研究.pdf
CO在Pt/Al2O3上吸附态的红外研究*
辛 中(勤国科学院胡大连皆化汉学物理研郭究所燮)贤*
提 要
利用双束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CO在AP/O23tl 上的吸附。指出温度超过150 CO发生
分解岐(化)形成CO2和C 碳沉积在铂上,CO2在Al2O3上形成各种结构的羧化物和碳酸盐。
讨论了生成机理。共吸附水引起吸附态CO红外吸收带 红“移”远大于从前文献中报导的结
果。它可能是由于吸附在铂上的CO和吸附在Al2O3上系的水之间的氢键作用引起的。
CO吸附在过渡金属表面上的红外光谱研究,国外已进行了不少的工作。近来对于高
分散金属催化剂上CO吸附的研究更引起了重视。由于CO分子的伸缩振动消光系数大,
在红外范围内灵敏度高,因此利用CO的红外吸收带的变化来考察催化剂活性组元之间以
及活性组元和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十分有利的。尤其是同各种电子能谱所得到的 CO
吸附态的电子组态和结构方面的信息结合起来,更能发挥CO作为考察催化剂表面性质的
“分子探针”作用。
Eischens等人[]最早发现CO吸附在Pt膜和Pt/Al2O3上有两个吸收带,并认为2000
厘米-以上的吸收带是所谓 “线式”构型 (Pt-C O) ),而2000厘米-以下的属于“桥
式”构型 后来,Blyholder提出了CO在过渡金属表面上吸附的键合模
型[2]。近来在Pt单晶或多晶表面上CO吸附的实验结果都进一步证明了这种 “线式”和 “桥
还式”不吸但多附是。态而,的由C存于O在在技P术[3。t/上A的l2O困难3表,面CO积在炭P问t/题A至l2O今3仍表是面有上争吸议附的态课及题其。规律的深入研究的报导
本文利用差分红外光谱方法,可以有效地排除气相CO 或(载体)的影响,深入地研究
了CO在AP/O23tl 上的吸附态以及共吸附水分子同CO吸附态之间的相互作用。考察了
CO在Pt/Al2O3表面的积炭问题和表面碳酸盐、羧基、羧然物的结构和稳定性。
实 验 部 分
本实验所用的催化剂系采用一定浓度的铂氯酸、盐酸、三氯乙酸混合液,交换浸渍到
1980年1月29日收到。
* 本文曾在1978年10月于大连召开的中国科学院催化学术会议上宣读。
* 参加工作的还有:薛俊、张慧、尹桂林、翟润生、曹玉明。
计算量的 -Al2O3上,干燥后在500℃婵空气流中分解,再经水蒸汽处理以赶掉残余Cl-
-Al2O3的BET表面积为233米2/克,催化剂铂含量为2.7%。H2吸附法测得的分散度为
90%。
克,一经般干在燥4后000的厘样米品-研1处磨透后过,率压大成于3105%毫。米实厚验0.中05所~用0.钢1毫瓶米CO的经锭片碱石。棉每片5A重量分子20筛~脱25毫除
CO2和水份等杂质,再经低温分馏精制而得。
红外吸收池是用石英玻璃为主体材料制成的双光束吸收池,池内带有用CA热偶测温
的内热式样品架。样品可从室温加热至500℃妫,池内压力可从1大气压变化到10-6托尔。
也可直接在池内进行流动还原等处理。红外窗口用CaF2单晶。吸收池可通过波纹管传
动,直接调整到和光谱仪的样品光束及参考光束准直的光路中。光谱仪为Perkin-Elmer
Model577。
样品预处理的标准程序:样品在红外池内氧气氛下于400℃娲处理4小时后,用流动
氢还原8小时,再在400℃娉抽空~12小时,真空度达13×105托尔,降至室温后真空度好
于 1?10-5托尔。样品温度和压力直接测得。
由于吸附实验采用双束池,可将气相CO的红外吸收完全抵消。红外谱图记录都是在
室温下记录的 ?(35℃妫。纵坐标是透过率,横坐标单位是厘米-1。
实 验 结 果
一()GO在Pt/Al2O3上吸附的红外光谱
CO分压对红外吸收带的影响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2060厘米-1吸收带随
CO分压增加而增强,在~50托尔时即达饱和,并且吸收带位置从2060厘米-1逐步位移到
2070厘米-1;随CO分压增加,1830厘米-1亦逐步加强。在CO分压增加到50~150托尔时,
在2200厘米-1处出现一弱吸收带。随压力增加,1200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AlCl3γ-Al2O3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脱除焦化苯中噻吩的性能.pdf
- AlCl3催化玉米秸秆中半纤维素的选择性转化.pdf
- Aldolcondensationsofavarietyofdifferentaldehydesandketonesunderultrasonicirradiationusingpoly(N-vinylimidazole)asanewheterogeneousbasecatalystundersolvent-freeconditionsinaliquid-solidsystem.pdf
- AlkylationofBenzenewith1-DeceneUsingSilicaSupportedPreysslerHeteropolyAcidStatisticalDesignwithResponseSurfaceMethodology.pdf
- AlternativeUseofLightEmittingDiodesinanActivatedCharcoal-SupportedPhotocatalystReactorfortheControlofVolatileOrganicCompounds.pdf
- Aluminumsheet-basedS-dopedTiO2forphotocatalyticdecompositionoftoxicorganicvapors.pdf
- AmmoniumDihydrogenPhosphateCatalystforOne-PotSynthesisof3,4-Dihydropyrimidin-2(1H)-ones.pdf
- Amorphousmetal-aluminophosphatecatalystsforaldolcondensationofn-heptanalandbenzaldehydetojasminaldehyde.pdf
- AnanocrystallineMgOsupportforNicatalystsforsteamreformingofCH4.pdf
- Anefficientgreensynthesisofdispirohydroquinolinesviaadiastereoselectiveone-poteight-componentreaction.pdf
- CO在PtA12O3和RuA12O3上的红外光谱及金属和载体的相互作用.pdf
- CO在PtAl2O3催化剂上的TPD和TPSR.pdf
- CO在担载Ru催化剂上的吸脱附作用及其表面加氢反应.pdf
- CO存在下PtTiO2催化剂光解水的性能.pdf
- Co改性MoMCM-22催化剂上甲烷无氧芳构化及积炭研究.pdf
- Cp2TiCl2n-BuLi催化体系在烯烃加氢反应中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pdf
- Cr-AlPO4-5的合成及其对苯直接氧化制苯酚反应的催化性能.pdf
- Cr-freeCo-CuSBA-15catalystsforhydrogenationofbiomass-derivedα-,β-unsaturatedaldehydetoalcohol.pdf
- Cr2O3-Al2O3催化剂半导性对催化性能的影响.pdf
- Cr2O3聚集状态和助剂CeO2对Cr2O3Al2O3催化剂性能的影响.pdf
最近下载
- U8V11.1培训课件9U8V11.1新版功能介绍生产制造幻灯片.ppt VIP
- GB_T 9711-2023 石油天然气工业 管线输送系统用钢管.pdf VIP
- 1kv母线调试报告.pdf VIP
- 过滤实验-课件.ppt VIP
- GB_T 14264-2024 半导体材料术语.pdf VIP
- 消防系统的联动常见故障.ppt VIP
- (完整版)供应商合规管理制度 .pdf VIP
- JBT 12786-2016 升降工作平台 术语与分类.pdf VIP
- 2024东南亚电商市场报告.pptx VIP
- 第七单元 跨学科主题学习——项目开展,探究丝绸之路 学习任务单 苏科版初中信息科技七年级下册.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