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说中国
2
0
1
1
3
16- 18 世纪欧洲人理解的中国龙
●施爱东
摘 要:
在 16- 18 世纪欧洲人笔下,龙就是中华帝国的皇帝纹章、至高无上的权力象征。耶稣
会出于在华传教的适应政策,明显表现出与龙合作的姿态。中国工艺品上的精美龙
纹以及龙纹所附载的皇权意味,激起了18 世纪欧洲贵族阶层的龙时尚。他们以龙为
美,以中国风格为时尚。龙形象的美丑变异,只是帝国荣衰的晴雨表,国强龙美,国弱
龙丑,与龙被译作Dragon 或是Long 没有关系。
关键词:
龙形象;皇帝纹章;皇权象征;国家象征;龙时尚
文章编号: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1003- 2568(2011)03- 0006- 18 G122 A
作 者:施爱东,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访问研究
员。 邮编:100732
⑥ ⑦
1922 年,一位中国出生的美国人牛顿· (2002) 等,海斯的《中国龙》也多次重版 。
海斯(L. Newton Hayes ,1883- 1979)写了一本 但是,所有这些著作都只是将中国的龙文化
《中国龙》,导读中提到:“在中国,龙是最普遍 进一步介绍给西方读者,并没有就西方人如
的一种装饰图案,走到哪里都能见着。可是, 何理解中国龙进行追踪讨论。比如桀溺,只是
尽管龙身上负载着许多重要意义,无论中文 从唐代以前的汉语典籍中摘抄一些他认为最
还是英文都很少论及这个话题,在公开出版 能代表龙的象征意义的段落或句子,分门别
的杂志上只有少数几篇概论性的文章,而且 类,以中法文对照的形式逐段译成法语。
一般书中关于龙的条目也十分简要。在中文 事实上,这些20 世纪之后的汉学著作对
和英文出版物中,目前还没有龙研究的专门 于中国龙的解读,与17- 18 世纪欧洲人所理
①
著作。” 解的中国龙相去甚远。本文旨在通过对
不料此言甫落,西方汉学界关于中国龙 16- 18 世纪欧洲早期汉学系谱的追踪,钩沉
的专著迅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如德菲索的 和讨论两个问题:一、中华帝国衰落之前,前
②
《中国和日本的龙》(1913) 、英格索尔的《龙 期来华的欧洲人如何向西方社会介绍中国
③
与龙的传说》(1928) 、大英博物馆的《中国 龙?二、那些未能涉足中国的欧洲知识分子,
④ 又是如何理解中国龙?
装饰:荷花与龙》(1984) 、桀溺的《龙在中国
⑤
古代的象征意义》(1987) 、贝茨的《中国龙》 涉及龙文化的汉语文献多而且杂,龙文
①见该书导读第1 页,L. Newton Hayes, The Chinese Dragon. (Shanghai: Commercial Press,1922)。
②M. W. de Visser ,The Dragon in China and Japan. (Amsterdam: Johannes Müller ,1913)
③Ernest Ingersoll ,Dragons and dragon lore. (New York: Payson Clarke ltd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