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答案与点拨
6
0
0
分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
题 第一节 发达的古代农业
高 下。故正确答案为D项。
中 3.C 【点拨】题干中“为宝”“犹用药业”
历 1.D 【点拨】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农具 “竭时而止”说明农业在耕种过程中的重要性,
史 或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隋唐”和所学史实可 体现了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知,A项二牛一人抬杠式的耕作方法出现在西 4.B 【点拨】都江堰是战国时秦国蜀郡守
经 汉时期,B项铁锸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C项翻 李冰父子修建的水利工程,位于岷江,由此可
济 车出现在三国时期;D项筒车最早出现在唐朝。 判断B项正确。
2.D 【点拨】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从汉至 5.B 【点拨】根据题干中的“土地”“五
发
宋南方户数总体上呈增长趋势,而北方则相 谷”再联系中国古代经济的状况,可以判断正
展 反。只有晋太康元年略有起伏。户数变化主 确答案为B项。
史 要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有关,A、B、 6.C 【点拨】材料反映的是战国时期南
C三项属次要原因或表面现象,根据所学知识, 方劳动人民为克服南方低洼易涝的自然环境
不难选出正确答案。 而建立塘坝圩田系统。这不能说明水利设施
3.B 【点拨】本题要从题干中提炼有效信 的完善,以及自然灾害的严重,而塘坝圩田系
息来解答。一家之中三个男子都要服兵役,老 统本身就说明了南方农业的先进,这是一种水
妇人也被官府征召服徭役,由此可见,B项 利工程,反映了战国时期南方重视精耕细作,
正确。 选择C项。
7.(1)方式:“男耕女织”。特点: 自给自
4.C 【点拨】秦汉时期的“关东”在今陕 ①
足; 以家庭为单位; 封闭性; 分散性。
西境内,而明清时期的“关东”在山海关以东 ② ③ ④
(即河北秦皇岛),可以看出位置向东向北移, (2)材料二。主要观点:农民长年劳累、生
这与经济重心的南移恰恰相反,其反映的是都 活贫困;赋税和徭役负担沉重;农民生产规模
城的迁移,如从西安迁移到北京。故选C项。 小,生产资料有限;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生
5.B 【点拨】关键信息:成形期。石斧、木 产、生活条件艰苦。
耒、骨耜是原始农业时期使用的农具。都江堰 (3)特点:精耕细作。耕作方式:铁犁牛
建成于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技术出现于春秋 耕、垄作法、代田法、区田法、稻麦复种制、多熟
战国时期,汉代广泛推广。隋唐时期,江东地 种植、套耕法,等等。
区出现曲辕犁。 (4)名称:自然经济或封建经济。目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