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章 食货之路的嬗shàn变 《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兴自神农之世……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 ——(《汉书·食货志》) 中国古代农业六个发展阶段 农业技术的萌芽时期 :新石器时代 农业技术的初步形成时期 :夏商周 精耕细作的发生时期:春秋战国 北方旱地精耕细作技术的形成时期:秦汉南北朝 南方水田精耕细作的形成时期:隋、唐、宋、元 精耕细作的深入发展时期:明至清前期 第一节 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 一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1、中国历代封建政府最基本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出台了许多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如统治者注重调整生产关系,使农民有一定土地、劳动时间,在一定程度减轻剥削——对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的调整. 2、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创新与提高; 3、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 4、天文历法的发展,有利于农时的安排。 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 1、芍陂 2、都江堰 3、灵渠 4、木兰陂 5、鱼鳞石塘 1、我国最早的水库——芍陂què pí 这是一座真正意义上的灌溉蓄水库。是春秋时楚国的令尹孙叔敖主持的。楚庄王十七年(公元前597年),他主持修建芍陂工程。“芍” 是地名,在今安徽省寿县境内,“陂” 意思蓄水库。 东晋时改名“安丰塘”,现仍是安徽省淠pì史杭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88年国务院确定芍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都江堰(公元前270-256年) 都江堰位于泯江上游。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建成。分水工程在岷江江心以竹笼装卵石而成,将肆虐的岷江分为内外两股,化害为利,兼具泄洪与灌溉两大功能。 3、灵渠(公元前220-214年) 灵渠位于广西兴安县,桂林北70公里,是人工开凿的渠道,把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结起来,其巧妙的规划和高超的建筑技术至今受到中外人士的赞扬。 为了军输需要,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派了尉屠睢率兵五十万向南越(居住在南岭山脉以南的越人)进军。但这里都是重峦叠嶂、森林茂密,进军和后勤供应十分困难。于是秦王朝决定派史禄“凿渠运粮”。 史禄到南岭后,反复考察,找到南岭山脉最低洼口兴安县。其东,湘江向东北流入长江,其西,漓江向西南流入珠江。湘江的上源与漓江支流始安水最近处只隔1.7公里,中间仅隔一座高二三十米、宽三五百米的太史庙山。史禄经过周密计划,调用兵卒数十万,花了5年时间,在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凿成了灵渠。于是长江上的船只经湘江,穿灵渠,入漓江,进珠江。直到京广、湘桂等铁路通车前,在长达2100年的时间里,灵渠一直成为南北交通要道。 大小天平 灵渠秦堤 4、福建莆pú田木兰陂bēi 福建莆田县木兰陂是一个“民办工程”。北宋治平四年(公元1064年)长乐人钱四娘看到当地干旱缺水,百姓贫困,毅然变卖家产,在木兰溪上修建工程,造福一方。在察看了木兰溪地势后,选择较上游的将军岩作为堰址,但竣工之日,恰逢山水暴发,大堰被冲,钱四娘也被洪水吞没捐躯。 同乡林从世继续领导施工,将堰址下移到温泉口。因离海太近,大堰又被海潮冲垮。至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由侯官人李宏和僧人冯智日主持,在上两次坝址的中间选择了溪流宽缓的木兰山下第三次修建,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完工。 木兰陂工程由拦河坝、渠道进水口、冲沙闸和导水墙组成,灌田号万顷,沿用 900年。现在木兰陂蓄水3000万立方米,灌田20多万亩。木兰陂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陂旁有庙祭祀钱四娘、李宏等人。庙外景色绚丽,春夏涨水之时,景色壮观,“木兰春涨”成为旅游胜景。 5、鱼鳞石塘 在前人基础上,明代浙江水利签事黄光升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在海盐创建了“五纵五横桩基鱼鳞石塘”模式。这种石塘,以木桩固基,条石纵横相间砌筑,增加塘身断面尺寸和重量,使塘身更加稳定。清代进一步完善并规范了这种鱼鳞大石塘结构。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0年)统计,已修筑鱼鳞大石塘87里,并用千字文编上序号,立石碑于塘顶,以明里程和地区,便于维修、抢险。大部分鱼鳞石塘屹立至今,保护钱江北岸人民数百年。 第一节 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 二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一般表现: 1、生产工具的发明与改进 (1)商周木、石、骨、蚌和少量的青铜农具; (2)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开始使用和推广; (3)两汉直辕犁; (4)魏晋马钧发明翻车,水碓、水磨等广泛用于谷物加工; (5)唐朝曲辕犁和筒车。 第一节 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 二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一般表现: 2、农作物的种植与推广 (1)商周已种植“五谷”(稻、黍shǔ、稷jì、麦、菽shū); (2)隋唐时江淮地区大面积种植水稻,江南地区成为粮食重要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GB_T 3880.2-2024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 第 2 部分力学性能.docx VIP
- 地铁全面节能改造技术方案(RT轨道苏州会议).pdf VIP
- 鼻部解剖及生理(共49张课件).pptx VIP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治疗的专家共识(2024)解读.pptx
- 工程装饰装修施工方案.docx VIP
- CECS-10-89埋地给水钢管道水泥砂浆衬里技术标准.pdf VIP
- 中国如何推进智慧消防稳定发展.doc VIP
- 岭南版上册二年级美术教案.doc VIP
- 2025 年重庆市高中数学联赛初赛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HarmonyOS鸿蒙应用开发》电子教案--项目2-01.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