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CAP患者采用恰当评分标准评估病情和风险分层,迅速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是患者获得最佳治疗的开始 CURB-65和 PSI这两种评分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最好两者互相补充,能更好地判断患者在整个疾病进程中的情况 规范社区感染诊疗流程,制定合理的治疗策略、减少耐药 患者入院 非感染患者 感染患者 诊断 进行病情评估 治疗场所选择 经验性选择可覆盖常见病原体的抗菌药物治疗 病原学检查 治疗有效 初始治疗无效 结合病原学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病原体评估,细菌、非典型病原体、病毒、其它,混合感染? 致病原是否耐药及耐药性如何? 制定合理的社区感染抗菌治疗策略 第三步 区分感染和非感染 区分社区感染和院内感染 美国IDSA/ATS CAP指南关于病原学评估的建议 主要原因在于预测更换抗生素的可能和/或改善患者预后的可能 Mandell LA et al.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07; 44:S27–72 门诊患者不推荐进行细菌学检查(中度建议,III级证据) 住院患者应行细菌学检查,尤其是怀疑特异性病原体感染(强烈建议,II级证据)或患者病情危重 第三步:评估病原体,进行病原学检查,明确感染病原体(以CAP为例) CAP的常见病原体 门诊患者 非ICU-住院患者 ICU患者 肺炎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 肺炎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 金黄色葡萄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 肺炎衣原体 嗜肺军团菌 肺炎衣原体 流感嗜血杆菌 G- 杆菌 呼吸道病毒 嗜肺军团菌 流感嗜血杆菌 吸入性细菌 呼吸道病毒 IDSA/ATS Guidelines for CAP in Adults. CID 2007:44(Suppl 2).S27 * 美国IDSA/ATS CAP指南对病原学检查适应症的推荐 适应症 血培养 痰培养 军团菌UAT 肺炎链球菌UAT 其他 进入ICU √ √ √ √ √# 门诊抗生素治疗失败 √ √ √ 空洞浸润 √ √ √? 白细胞减少 √ √ 严重酗酒 √ √ √ √ 严重慢性肝病 √ √ 严重阻塞性/结构性肺病 √ 无脾症(解剖性/功能性) √ √ 近期旅游史(两周内) √ √+ 军团菌UAT(+) √f NA 肺炎链球菌UAT(+) √ √ NA 胸腔积液 √ √ √ √ √§ UAT为尿抗原试验,NA表示不适用;#如果已气管插管则气管内吸引,尽可能进行支气管镜下或非支气管镜下支气管肺泡灌洗;?真菌和结核杆菌培养;+详见CAP指南全文;f军团菌特殊培养基;§胸穿和胸水培养 Mandell LA et al.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07; 44:S27–72 2011欧洲ERS/ESCMID指南:住院CAP的微生物学诊断 痰培养: 应考虑在正确操作流程下进行脓痰标本细菌种类培养,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以对种类鉴别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结果进行验证[B-Ⅲ*] 血培养 “所有需入院的CAP患者都应完成两组血培养”[A-Ⅲ*] 胸腔穿刺 如CAP住院患者出现明显(由收治医生判断)胸腔积液,则应完成诊断性胸腔穿刺检查[A-Ⅲ*] TNA 对部分有局部浸润、且创伤较小措施无法确诊的严重患者,方可考虑进行[A-Ⅲ*] PSB和BAL以及气管内抽吸物定量培养 BAL应作为不吸收肺炎的首选检查[A-Ⅲ*] 关于微生物学诊断欧洲指南较美国态度更积极,应当个体化考虑 Woodhead M. et al.Clin Microbiol Infect. 2011; 17 (6): 1–24 *A:支持证据充分 ;B:支持证据一般; Ⅲ:证据来源:权威机构的意见;临床经验;描述性研究;专家委员会报告 正确看待细菌培养与体外药敏结果 刘又宁.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2;35(4):241-242 病原微生物培养及药敏检查是临床医生采取合适的抗感染治疗策略的重要依据 对于CAP与AECOPD等社区呼吸道感染而言,由于培养技术有限,阳性率更低。也就是说对于CAP与AECOPD,即使痰培养阳性,也应考虑到肺炎链球菌等所致感染可能性 即使“经验性”治疗,其方案也来自于当地的病原学调查,细菌培养结果滞后,分离到的细菌不一定是致病菌,体外药敏与体内不一致 要点 头孢菌素类用量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密切相关,头孢他啶使用量增加使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耐药率上升。 一项回顾性观察研究。收集1999年-2008年期间符合ATS/DDD标准的ICU抗菌药物使用数据,并记录所有ICU住院感染患者分离病原体菌株数。 结果显示1999年-2008年三代头孢菌素使用量由2.04 DBD增长至2.86 DBD,与此同时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耐药率由16.9%上升至30.3%。 另外一项研究监测1997-2000年间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