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硝化颗粒污泥中EPS提取方法与组成特性的比较研究.pdfVIP

亚硝化颗粒污泥中EPS提取方法与组成特性的比较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亚硝化颗粒污泥中EPS提取方法与组成特性的比较研究.pdf

第 35 卷第 11期 环  境  科  学  学  报 Vol.35,No.11 2015年11月  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 Nov.,2015 DOI:10.13671/j.hjkxxb.2015.0419 王琰,钱飞跃,王建芳,等.2015.亚硝化颗粒污泥中EPS提取方法与组成特性的比较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35(11):3515⁃3521 Wang Y,Qian F Y,Wang J F,et al. 2015.Comparative study on extraction methods and composition of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 in granular nitrosation sludge[J].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35(11):3515⁃3521 亚硝化颗粒污泥中EPS 提取方法与组成特性的比较 研究 1 1,2,3 1,2,4,∗ 1 1,2,3 王琰 ,钱飞跃 ,王建芳 ,刘小朋 ,沈耀良 1. 苏州科技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苏州215009 2. 苏州科技学院江苏省环境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苏州215009 3. 江苏省水处理技术与材料协同创新中心,苏州215009 4. 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苏州215009 收稿日期:2015⁃02⁃03      修回日期:2015⁃04⁃02      录用日期:2015⁃04⁃13 摘要:以异养型好氧颗粒污泥(AGS)、普通活性污泥(AS)和厌氧颗粒污泥(AnGS)为参照,考察了5种方法对亚硝化颗粒污泥(GNS)中胞外聚 合物(EPS)的提取效果,以选出最佳方法,并通过测定蛋白质(PN)/ 多糖(PS)含量、三维荧光(3D⁃EEMs)与傅里叶红外(FT⁃IR)图谱,比较分 析了GNS 中EPS 的组成特性.结果表明,甲醛⁃NaOH法能在有效保护细胞结构的同时,获得较高的EPS提取效率,而耗时更短的甲醛⁃热碱法 对GNS也同样适用.尽管亚硝化颗粒污泥的EPS总量低于其他污泥样品,但高比例的PS成分有利于自养型微生物的固着生长.从可溶性微生 = = 物代谢产物(λ / λ 250~310 nm/ 320~380 nm)和芳香类蛋白质(λ / λ 200~250 nm/ 280~380 nm)所对应的荧光峰强度及红外图谱可 Ex Em Ex Em 知,GNS具有比AS更高的微生物活性和更丰富的结构性蛋白,且EPS组成更为简单. 关键词:亚硝化颗粒污泥;胞外聚合物;提取方法;组成特性 文章编号:0253⁃2468(2015)11⁃3515⁃07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Comparative study on extraction methods and composition of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 in granular nitrosation sludge 1 1,2,3 1,2,4,∗ 1 1,2,3 WANG Yan ,QIAN Feiyue ,WANGJianfang ,LIU Xiaopeng ,SHEN Yaoliang 1.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文档评论(0)

ygxt8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