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一章分析报告.ppt

  1. 1、本文档共8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工程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谢绍东 E-mail: sdxie@pku.edu.cn Tel.:教材 郝吉明 马广大主编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蒲恩奇主编 大气污染治理工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Noel de Nevers Ai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second edition) McGraw-Hill 教学大纲 第一章 概论 第二章 燃烧与大气污染 第三章 颗粒物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 第四章 除尘装置 第五章 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 第六章 硫氧化物的污染控制 第七章 固定源氮氧化物污染控制 第八章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 第九章 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 第十章 大气污染和全球气候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大气及大气圈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给大气和空气的定义: 大气是指包围地球周围所有空气的总和(The entire mass of air which surround the Earth); 环境空气是指暴露在人群、植物、动物和解建筑物之外的室外空气(Outdoor air to which people, plants, animals and structures are exposed)。 因此,1996年我国将原来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82)改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其目的在于强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主要规定的是与人类活动关系最密切的近地面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限值。 目前国内外出版的大多数《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或《空气污染控制工程》类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和范围,基本上都是环境空气的污染和防治,可见“大气”和“空气”是作为同义词使用的,其组成成分在均质层也是一样的;它们的区别在于“大气”指的范围更大,“空气”的范围相对小些。 一、大气的结构 自然地理学把受地心引力而随地球旋转的大气称为大气圈,厚度大约有10000km。由于大气圈层与宇宙空间很难确切划分,在大气物理学和污染气象学研究中,常把大气圈层上界定为1200-1400km。1400km以外,气体已非常稀薄,就是宇宙空间了。 大气圈中的空气分布是不均匀的。海平面上的空气密度最大,近地面的空气密度随高度上升而减小。在地球表面上空400-1400km的大气层,空气是逐渐变稀薄的。地球表面的大气温度不仅随纬度、季节变化,而且随高度变化。大气质量的90%集中在30km以下的范围内,高度100km以上大气的质量仅占大气圈质量的1%。 世界气象组织(WMO)根据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并考虑大气垂直运动等情况,将大气分为5层。 对流层 平流层 中间层 暖层(热层,电离层) 散逸层(逃逸层,外层 ) 对流层 贴着地球表面,其厚度大约为10km-16km,主要成分为 N2、O2、H2O、CO2和Ar等。 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气温随高度上升而递减,平均每升高100m气温降低0.65℃;二是密度大。大气总质量的75%和90%的水蒸汽集中在此层。该层既有大规模的空气运动,又有强烈的空气垂直运动(即对流运动)以及不规则的湍流运动,从而使不同地区和不同层次的空气得以交换。 在l-2km以下的大气受地表机械、热力学作用强烈,称为边界层或摩擦层,受地表性质影响很大。特别是50-100m以下的贴地层,主要受地表热力的影响,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进入大气中的污染物绝大部分在此层活动。 lkm-2km以上大气受地表影响小,称为自由大气层,主要天气过程,如雨、雪、雹的形成都在此层。 平流层 对流层顶向上到50km左右的大气层,又称同温层,该层主要成分是03、N2、O2。 特点: 一、对流层顶到30km左右的大气层气温变化很小,为-55℃左右,故称为同温层;同温层以上的平流层随高度升高而升高,至平流层顶达-3℃。 二、空气没有对流运动,以平流运动为主,大气稳定,因此一旦污染物进人平流层,停留时间很长,从而造成较大的全球影响。 在高约15-35km的范围内,有厚约20km的臭氧层,臭氧有吸收紫外线的能力,使人类等免受紫外线的辐射。 中间层 平流层顶到85km高度左右的区域称为中间层。主要特征是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迅速降低,顶部温度可降到-83℃以下。大气稀薄,主要物质是O2、N2、NO+、02+等。 热层 从中间层顶向上导800km的区域称为热层,又称电离层,其主要成分是氧。在强烈的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大气中的N2、O2分子电离成了O2+、O+及NO+等离子,该层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急剧上升,最高可达1700℃。 逃逸层 热层以

文档评论(0)

美洲行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