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呼吸道管理 ——如何有效排痰 学习目的 了解排痰的目的、方法,适应症及禁忌症 掌握有效排痰的方法和技巧 一.排痰的目的、方法、适应症及禁忌症 目的: *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痰液淤积 *提高药效,促进病情恢复 *预防感染,减少术后并发症 身体状况 年龄 心肺功能 活动能力 痰液粘稠度 排痰难易程度 排痰方法是否规范 影响排痰效果的因素 四字诀 湿、翻、拍、咳(吸) 气道湿化、雾化 翻身 叩击排痰 有效咳嗽 体位引流 机械排痰 常用排痰方法 排痰步骤 评估 选择排痰方法 实施 评价排痰效果 项 目 适应症 有效咳嗽 神志清醒,能够配合,痰多粘稠,不宜咳出和术后病人 体位引流 支气管-肺疾病有大量痰液者 扣击震颤 长期卧床,痰液粘稠、不易咳出和长期建立人工气道 吸 痰 危重、年老体弱、新生儿、神志不清、人工气道等不能进行有效咳嗽者 排痰方法的选择 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可先用雾化吸入、应用祛痰药(喘可治等)稀释痰液 注意雾化规范操作:体位、病人配合,必要时先吸痰再雾化 准备工作:气道的湿化 分段咳嗽 发声性咳嗽 爆破性咳嗽 方法一:有效咳嗽 体位:坐位或半坐卧位,屈膝,上身前倾 吐余气,深呼吸数次 吸气,至膈肌完全下降 屏气3-5秒 前倾,可按压胸骨下方 张口连续咳嗽2-3声,短促有力 休息和正常呼吸几分钟后在重新开始 爆破性咳嗽 有效咳痰注意事项 有伤口者,双手或枕头按于切口两侧,减轻疼痛 可让病人取屈膝仰卧位,以借助腹肌、膈肌力量咳嗽 若出现紫绀、气促、痰液梗阻,立即吸痰吸氧 时机:餐前30分钟和餐后2小时 体位:侧卧或坐位,扣击部位垫薄毛巾 方法:手成杯状,掌指关节屈曲120度,指腹与大小鱼肌着落,利用腕关节的力量,有节律叩击,与呼吸过程无关 频率:每个部位1-3分钟,每分钟120-130次 原则:从下至上,从外向内,背部第十肋间隙,胸部第六肋间隙开始 方法二:叩背排痰 方法三:体位引流 原则:抬高患肺位置,使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下 体位:根据病变部位及病人自身体验,采取相应的体位。 先引流痰液较多的部位,然后进行另一部位。 引流过程中鼓励病人做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并辅以叩背。 每次引流15min,每天1-3次; 5min保持重力引流位, 5min拍背震颤, 5min咳痰,直到将分泌物排出。 引流过程中应有护士或家人协助,防坠床。 引流中注意观察病人反应,若出现咯血、头昏、发绀、呼吸困难、出汗、脉搏细速、疲劳等情况应立即停止引流。 引流观察要点 方法四:机械排痰 吸痰器吸痰 气管镜下吸痰 1、密切观察病情,观察病人呼吸道是否通畅,以及面色、生命 体征的变化等,如发现病人排痰不畅或喉头有痰鸣音,应 及时吸痰。 2、如为昏迷病人,可用压舌板或开口器先将口启开,再进行吸 痰;如为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病人,需经气管插管或套管 内吸痰,应严格无菌操作;如经口腔吸痰有困难,可由鼻腔 插入吸引。 3、吸痰管的选择应粗细适宜,不可过粗,特别是为小儿吸痰。 4、吸痰时负压调节应适宜,插管过程中,不可打开负压,且动 作应轻柔,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5、吸痰前后,应增加氧气的吸入,且每次吸痰时间应小于15秒, 以免因吸痰造成病人缺氧。 6、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吸痰所用物品应每天更换1~2次,吸痰 导管应每次更换,并作好口腔护理。 7、如病人痰液黏稠,可协助病人变换体位,配合叩击、雾化吸 入等方法,通过振动、稀释痰液,使之易于吸出。 8、储液瓶内的吸出液应及时倾倒,一般不应超过瓶的2/3,以 免痰液吸入损坏机器。 嘱病人休息。 温开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以增进食欲,减少呼吸道感染机会;必要时口腔护理。 再次肺部听诊 即时记录 有氧雾化 翻身拍背 有效咳嗽 排痰结果(记录痰量和性质) 必要时将痰液送检,余痰液消毒后再弃去。 效果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