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分析、讨论中的新问题: 所有鸟类的鸟喙都像鸡的喙 一个形状,它们不就都能更好的 生存了吗? 2、了解不同形状的 鸟喙适合吃的食物。 预设问题: 在只有鱼、米粒、坚果、虫 类这四种食物的环境里,鸡和鹈 鹕谁能更好的生存下来? 2、教法和学法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根据“主导和主体”、“学习和探究”之间的关系以及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教法和学法确定如下: 从教的方面来说,通过设疑激趣,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大胆猜测,动手实践,仔细观察,说出实验结论;教师重点激趣导学,引导实践,指导分析。 从学的方面来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验活动的积极性,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不仅动手操作,还要用心思考,得出结论。同时能合作学习,团结协作,培养自己严谨的实验品质,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 。 四、板书设计 鸟类动物的特征 鸟喙———— 取食 短而尖 谷物类,坚果类 长而细 虫类,小鱼 大而宽 浮游生物,大鱼 锋利而带钩 肉类 学 情 分 析 郭雅琴 镊子 8 0 10 3 0 刘红 汤匙 0 0 0 25 0 李利 尖嘴钳子 9 5 1 4 1 张华 起钉器 0 0 0 0 12 姓名 使用 工具 1分钟内拾取“食物”的数量 米粒 葵花子 泡沫颗粒 “兔子” “橡皮虫” 试 验 报 告 单 * 安乡城北小学 万 李 说 课 稿 《鸟喙与取食》 一、探究内容分析 二、探究目标 三、探究重难点 四、实验器材准备 五、探究过程 六、探究反思 《鸟喙与取食》是小学科学冀教版六年 级上册第三课的一个探究活动。在学生已 归纳出鸟类的共同特征并能科学地辨别某 种动物是否属于鸟类的基础上,学生通过 模拟实验探究鸟喙的形状与取食的关系。 一、 探究内容分析 二、探究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探究各种形状的鸟喙适合吃哪些食物。 (2)了解鸟喙的外形与生活中的哪种工具的形状和功能相近。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1)在活动中教育学生爱护益鸟。 (2)培养学生间的合作能力。 科学知识目标: 了解各种不同形状的喙对鸟类生活有什么好处。 三、探究重、难点: 通过实验,学生能说出各种不 同形状的喙适合吃的食物。 四、实验器材准备: 食物:米、磕开的葵花子、塑料泡沫 颗粒、“树洞中的橡皮虫”、“兔子 肉” ; 工具:镊子、尖嘴钳子、汤匙、起钉器; 其他:钻孔的塑料泡沫块、水槽、 适量的水。 1、提出探究问题 五、探 究 过 程 2、学生猜想 3、分组实验 4、课堂拓展 5、解答问题 1、提出问题: 观察图片——学生反馈信息 ——学生提出疑问——聚焦探究 问题——提出探究问题 鸟喙的形状与取食有什 么关系? 探究问题: 2、学 生 猜 想 这些鸟儿可能会吃什 么食物? 公鸡和母鸡 啄 木 鸟 鹈 鹕 秃 鹫 3、 分组实验,探究鸟喙取食的秘密。 (2)介绍食物 (3)了解实验要求 (1)了解鸟喙与工具的联系 (5)实验分析、交流 (6)实验结论 (4)学生实验 1 2 3 4 实验要求:1、四人一组,每人从四种工具中选择一种工具。 2、用自己选择的工具在1分钟内按要求拾取准备好的“食物”。 在一个人拾取“食物”时,其他三人分工负责观察、报时和记录。 3、将每人用不同的工具分别拾取各种“食物”的数量记录在下表中。 姓 名 使用 工具 1分钟内拾取“食物”的数量 米粒 葵花子 “橡皮虫” 泡沫颗粒 “兔子” 镊子 尖嘴钳子 汤匙 起钉器 实验食物:米粒、“树洞中的橡皮虫”、嗑开的葵花子、漂浮在水中的泡 沫颗粒、“兔子肉”。 实验工具:镊子、尖嘴钳子、汤匙、起钉器。 学生实验: 实验分析、交流 学生汇报——分析实验报告单 ——解答预设问题——学生提出 新问题——解答生成问题 学生汇报实验情况: 说出哪一种鸟喙最适合拾取 哪一种食物。 实验分析、交流 (3)实验结论: 鸟喙的形状与取食密切相关。鸟喙 的多样性使得鸟类适合吃各种食物,适 应不同的生活环境。 4、课堂拓展 欣赏大自然中形状各异的鸟 喙及它们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