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整体感知】 复述小说故事情节。 概括小说情节结构(开端、发展、高潮与结局) 猜测小说背景。 复述小说故事情节 一个穷得连煤都买不起的人想去向煤店老板借煤,他不是拎着桶去,而是骑着桶飞着去的。结果,非但没借到煤,反而被老板娘的围裙扇到了冰山区域。 情节结构 开 端: 发 展: 高潮和结局: 推测背景 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匈帝国最艰苦的一个冬天的真实情况:缺煤。 【合作探究】——分析人物形象,探究小说主题。 1、小说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形象?(提示:“我”为什么要 “骑着木桶”去借煤。) 2、煤店老板、老板娘是否看到骑桶者?或听到他骑桶者的话? 3、探究小说主旨的多义性。 分析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形象? (提示:“我”为什么要 “骑着木桶”去借煤。) 性格特征:畏缩、自卑、惶恐。他选择飞翔的方式是因为他害怕失败,并且随时准备飞走。他战战兢兢,自怨自艾,面对一个强大的外部世界全然无力。 主题多义性 揭示人与人之间缺乏关爱、缺乏沟通 揭示贫困者的窘状和有产者的自私无情 表现人民生活的艰难和社会的冷酷 小说用一种虚幻的手法描写了一个生活在贫困中的人向煤店借求一铲煤而遭到驱赶的故事,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自私冷酷、人民生活的艰难以及人与人之间缺乏关爱、缺乏沟通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的控诉和批判。 【拓展练习】 对下联(限从《外国小说欣赏》所选课文中取材) 上联:保家园,打德寇,牲畜林上演战争喜剧 下联:忆甜蜜,道辛酸,半张纸见证一世情缘 避严寒,求温暖,一铲煤凸显无穷窘困。 常读经典使人明练人生! * * * 骑桶者 弗兰茨·卡夫卡 ( Franz Kafka 1883~1924) 奥地利小说家 现代派小说的鼻祖 表现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家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卡夫卡小说的特点: 寓言体 想象奇诡 《变形记》通过写小职员格里高尔突然变成一只使家人都厌恶的大甲虫的荒诞情节,表现现代社会把人变成奴隶乃至“非人”的“异化”现象。 《城堡》写土地丈量员K在象征神秘权力或无形枷锁统治的城堡面前欲进不能、欲退不得,看得到城堡却永远到不了城堡,只能坐以待毙。 《审判》借银行职员约瑟夫·K莫明其妙被“捕”又莫明其妙被杀害的荒诞事件,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司法制度腐败及其反人民的本质。 《地洞》借小动物防备敌害的胆战心理,表现资本主义社会小人物时刻难以自保的精神状态和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的孤立绝望的情绪。 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 —— 美国诗人奥登 严寒威逼,决定借煤; 骑桶飞翔,借煤失败; 扇至冰山,不复再见。 讨论:煤店老板、老板娘是否看到骑桶者?或听到他骑桶者的话? 分析人物形象 (1)听到了,当作没有听到,被拒绝,被“扇走” ——缺乏同情心,人生的凄凉。 (2)没有听到,文中三次强调没有听到,“外面什么也没有,我什么也没有看到,什么也没有听到”。 ——人与人的不沟通、不交流 “我”对世界的畏惧:战战兢兢,面对一个强大的外部世界全然无力。交流方式有问题:他选择飞翔这种方式是因为他害怕交流,害怕失败,并且随时准备撤走。 讨论:拎着木桶”与“骑着木桶”去讨煤’,二者的主旨和艺术效果什么不同? 拎着煤桶去借煤: “控诉型”小说,主旨单一;气氛会偏沉重;人物形象比较类型化;想像空间会缩小。 骑着木桶去借煤: 内涵丰富;主旨更深刻,立意更有价值; 带有一点冷幽默的感觉,用“轻”来化解“重”(含泪的笑); 形象立体;想像自由; 1、作者在小说中“说谎”(虚构)了吗?请在文本中找到依据? (1)“我怎么去法必将决定此行的结果;我因此骑着煤桶前去。” (2)“它太轻了;一条妇女的围裙就能把它从地上驱赶起来。” (3)“就这样,我浮升到冰山区域,永远消失,不复再见。” 2、请从文本中找到非常现实主义(真实)的生活细节、场景细节、心理活动。 (1)用第一人称叙述,增添了故事的真实性 (2)生活细节的真实。 A、“天空成了一面银灰色的盾牌,挡住向苍天求助的人。” B、“煤店老板把一只手放在耳朵边上,‘我没有听错吧?’” C、“寒冷所引起的没有感情的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 D、“它太轻了;一条妇女的围裙就能把它从地上驱赶起来。”(虚构中的真实) …… (3)环境与心理的真实 “煤全部烧光了;煤桶空了;煤铲也没有用了;火炉里透出寒气,灌得满屋冰凉。窗外的树木呆立在严霜中;天空成了一面银灰色的盾牌,挡住向苍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