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课程的教学大纲讲解.doc
《传统文化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传统文化概论
课程性质:公共选修
课程代码402
学 分:4学分
总 学 时:48学时
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文教育专业
一、课程性质、目的及任务
《传统文化概论》是全日制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文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在全面准确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培养起他们的现代人文精神,弘扬中华文化。这门课的中心任务是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与综合素质。
1、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面貌基本特征和主体品格有初步的、比较全面的、正确的了解。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要求学生比较系统的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与精神,从总体上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特性及其与现代化的关系,从而更深刻的了解民族文化的历史与现状,认识我国的国情。
2
3、基本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进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人物、流派和他们的贡献。
4、能比较准确地叙述最能揭示传统文化特征的最基本的命题、概念。
5、能联系现实,深入思考,把学习的归宿点落实到开掘传统文化现实意义上去。运用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来分析中国文化的精华与糟粕,以现代化为参照系,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的开发利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以这门课程教学为基础和依托,进一步拓展文化素质教学领域的深度与广度,弘扬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田广林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冯天瑜等:《中国文化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王力等:《中国古代文化史讲座》,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薛明扬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全三册),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阴法鲁、许树安主编:《中国古代文化史》(全三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
罗国杰等主编:《中国传统道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学林出版社,1987年。
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
柳诒徴:《中国文化史》,东方出版中心1988年。
张岱年等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
阴法鲁等主编:《中国古代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
谭家健主编:《中国文化史概要》,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周一良主编:《中外文化交流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钟明善、朱正威主编,《中国传统文化精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社会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社会学;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
课程代码:
总学时:72学时;
学分:4学分
开课对象:政治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课程的性质是专业选修课;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着重掌握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初步掌握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技能,达到比较系统地了解社会知识、增强分析社会的能力、提高思想政治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目标。本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础地位和作用,这已是国际教育界的共识。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它的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紧密联系中国社会的现实实际,同时,注意吸取西方社会学的研究成果。
二、教学内容(含教学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
1、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 论 (3学时)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学(1.5学时)
一、社会学的由来。
1838年,孔德提出社会学的建立设想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学术背景。1、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大发展使其种种弊端开始逐步暴露;2、学术背景:自然科学方法的巨大威力使社会思想家想到建立一门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方法研究社会的科学。这是西方社会学的由来。同时还有坚持唯物史观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
1、“社会学”的词源解释。社会学研究对象长期争论不休的原因。
2、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的整体结构及其运行规律的社会科学。其对象就是由具体的个人结成的现实社会的整体结构与运行过程。
3、社会学的分类。
4、社会学研究对象确立的根据:
(1)这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
(2)这是其对象不断“纯化”的必然结果
(3)这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4)现代系统论的确立,人们观念的转变提供了条件
三、社会学的学科特点。
1、整体性
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看待。这是它最基本的特点。
2、综合性
(1)研究视角的综合性
(2)研究方法的综合性
3、现实性。即直接面对现实。
4、实证性
这集中表现在它重视社会调查上。
第二节 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空分车间安全用电管理制度.docx VIP
- 2025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入库题库与答案.docx VIP
- 2025-2026学年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三年级上册(2024)黔科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结构动力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慕课章节测验答案.pdf VIP
-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检查重点事项指导目录.pdf VIP
- 月度绩效考核评分表(通用类).docx VIP
- CNAS-CL02-2023 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docx VIP
- 法医临床司法鉴定考试题.docx VIP
- 地面、墙面、吊顶施工方案汇总.doc VIP
- 新解读《GB_T 23169-2019发制品 教习头》最新解读.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