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卷(Volume)30,期(Number)2,总(SUM)109
页(Pages)189—192,2006,5(May,2006)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GeotectonicaetMetallogenia
酒泉盆地早白垩世沉积相特征与构造样式浅析
冉波1,王成善1,朱利东2,郑荣才2,李秀华2,汪满福3,严宝年3
分公司,甘肃735200)
摘 要:通过对酒泉盆地早白垩世的构造样式、沉积相特征研究,认为早白垩世酒泉盆地呈现NE向的伸展构造。
关键词:酒泉盆地;NE向伸展构造
中图分类号:TEl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552(2006)02-0189-04
酒泉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缘河西走廊带的西段,南部为 250—300m。凹陷的南东部出现早期满凹陷砂的中一粗碎屑
祁连山推覆构造带,北部为阿尔金断裂。笔者于2002—2003岩沉积,构成这些沉积体系的砂砾岩体普遍分选性、成熟度
年在玉门油田初步研究了酒泉盆地早白垩世的沉积相展布 均较低,砾石多呈次棱角一次园状,砾径2—5cm,成分多为
和伸展构造样式。酒泉盆地的构造分区大体可分为三个坳 深变质岩和花岗岩类。伴随上述扇三角洲自南东向北西方
向推进,凹陷的湖域中心部位向西迁移到花探13井一花探9
陷:酒西坳陷、酒东坳陷和花海一金塔坳陷。1981—1982年
玉门油田和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进行了白垩纪的地层的 井一花探12井一带,在扇三角洲的前方发育有两个具一定
详细划分,早白垩世的地层自下而上为赤金堡组(K.c)、下沟产出规模的湖底扇,各呈南东一北西向和自西向东延伸的扇
状,显示其断陷边缘较陡,进一步说明了受到北东向断裂的
组(K.g)和中沟组(K,z)。晚白垩世地层整个酒泉盆地缺
失。控盆边界断裂由南往北为庙北断裂、石北Ⅱ号断裂、509 控制,沉积物直接来自南东侧的扇三角洲。地层厚度为150
断裂和花海I号断裂等。
岩含量远小于扇三角洲。中沟期上段持续湖退、水体变深和
1盆地沉积演化 沉积充填补齐,发育在南东部花探6井一花探8井一带的扇
三角洲沉积体系侵略向南东方向退缩至花探10井以东地
从酒泉盆地的纵横向的构造剖面图(图1)可以看出,盆 区,扇体规模有所减小,地层厚度为200—300m,砂、砾岩厚
地的各个凹陷在早白垩世时期都具有相似的沉积特征,对于 度为75~250m,变化大,但花探8井一带仍具有很高的砂岩
盆地的早白垩世的沉积演化每一个凹陷都具有很强的代表 含量和局部的满凹陷砂中一粗碎屑岩沉积。在上述扇三角
性,而且花海凹陷早白垩世的地层都具有很好的继承性,中 洲前方的花探9井一花探11井、花深I井和花探7井等地发
沟期最能代表早白垩世时期的沉积特征。为此笔者对花海 育有一系列呈鸟足状展布的湖底扇,以发育在花探9井一花
凹陷内钻遇白垩纪地层的24口井,岩石薄片共计627片进探11井和花深l井的湖底扇规模为较大。地层厚度为150
行了研究。
中沟期下段,凹陷的东部边缘由数个扇三角洲沉积体系 远低于东侧作为湖底扇物质供给源的扇三角洲。此几个湖
的侧向连续叠置构成北北东向展布的扇三角洲裙带,以发育 底扇的产出位置及其延伸方向,指示了湖域覆水最深的所在
于南东部花探6井一花探lO井一花探7井一花探8井一带位置及其水流自东向南西排泄的出口方向。因此上白垩世
的扇三角洲规模为最大,其前缘推进到花深1井以西地区, 时期花海凹陷的北东向断陷边缘都以发育冲积扇(河流)和
并向花探9井靠拢。地层厚度为150—50m,砂、砾岩厚度为(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图2),各扇状沉积体系的平面展
50—300m,近物源区的边缘几乎全都由砂、砾岩组成,可厚达布格局,呈单箕状或双箕状(图1),箕的边缘向湖的中心部
收稿日期:200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