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案例: 评标时,除了商办物业开发量和持有量等指标   外,“金融行业背景”、“金融资产管理总   量”、“持有商办物业的租赁户中金融或金融   服务企业数量”等向金融企业倾斜的指标,在   综合评分中权重很大。因此最终进入竞价环节   的是综合评分最高的太保、中华企业和泰康联   合体,以及以替补身份进入的证大,而报价最   高的复地公司却因综合评分低被淘汰。  案例: 中华企业的退缩可以理解为受到政策和舆论的   压力,当时“央企不拿地王、主业非地产的央   企退出”的浪潮正值高峰,太保、中华、泰康   作为金融背景极深的联合体面临的形势急转直   下,使之在竞价环节有所顾忌,最终被证大反   超并以在业内人看来“理性”的价格拿下地王。  案例: 反观中华企业的对手上海证大置业有限公司,   投标文件显示,公司银行存款仅有5.727亿元,    公司净资产23.2961亿元……   投标文件中的内容直接反映出证大置业甚至   无法利用公司资源来支付全部土地款的一半。 案例: 复地与证大正形成复星国际名下两大定位   清晰的地产平台,证大主攻商业地产开发   以及持有,而复地则继续专注住宅开发,以   维持充裕现金流入账。  不经意间,上海两大民间资本高手,如今成为       金融城核心区域的拥有者。 案例: 土地用途:商业金融、     文化娱乐、办公     综合用地出让年限:商业40年、     办公50年 案例: 但证大未来能否消化新地王还是未知数。根据   去年12月17日出台的土地新政,外滩8-1地块   首付比例将超45亿元。竞标材料显示,目前   证大的净资产仅约23亿元,银行存款约5.7亿元。   同时证大由于受其它商业项目所累资金紧张。   再加上政府要求该地块的开工时间控制在2010年   11月1日至2011年4月30日期间,并于2015年6月   30日前竣工,更提高了开发商的资金要求。    案例: 自今年2月份以92.2亿元一举获取上海外滩   “地王”之后,上海证大便始终深陷资金话题   之中。虽然历经多方努力,上海证大募集的资金   距离全额付清上述地块出让金仍然有差距。 证大的中期业绩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30日,   公司持有现金仅有约12.55亿元人民币。   要全数拿出这92.2亿元,难度可想而知。 案例:   证大董事长戴志康15日表示:“外滩8-1地块绝不会被收回。”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公司与政府对土地款缴纳已经达成共识,宽限期为自9月14日始的两个月时间。  案例: 4月证大联同复地集团、绿城集团、磐石投资   成立合资公司,四方股权为50%、30%、10%、10%。   提供贷款总额达46亿元,恰为地王金额的一半。 四方努力下,证大于5月13日向出让方缴纳首付   款46亿元,连同此前4.5亿元保证金,证大和支   持者已支付了超过50亿余元的土地款。  证大表示,余下资金基本到位,来源是海外融   资,但由于走国家外汇渠道,需要审批时间。 案例: 面临土地出让价款付清最后期限的步步紧逼,   证大始终在做着不懈的资金筹集努力。只是   现在形势不甚理想,无论是境内的宏观政策   效应,还是境外资金监管力度的加大,都对   证大筹集资金的行动造成影响。 案例: 按照以往的惯例,如果竞得人没能在规定时间内缴纳土地出让金,每日按照延迟缴纳款额的0.25‰—1‰支付滞纳金,延期超过60日未能上缴的,出让人有权解除土地出让合同。  案例: 某政府人士表示,土地交易环节,一旦出现滞纳的情况,开发商往往采取“少交钱、多找茬”的策略,以减少滞纳成本。“不过,黄浦区在外滩这块地上做得很干净,规划上也难以让竞得人找出什么毛病。现在土地出让合同监管越来越严格,竞得人滞纳土地款恐怕还得付出一定的代价。”  案例: 证大自称:其实政府出让的土地,相当一部分的出让金缴纳并非都那么准时,“这些都是可以协商的。有时候政府相对强势,有时候市场相对强势,相互之间也可以理解。”  案例: 在退地案例上,政府曾有前车之鉴: 在2007年底,之前名不见经传的上海   志成企业经过440轮竞价,以11.04亿元的价格   夺下 “普陀长风生态商务区4号东南地块”,   让3.14亿元的底价翻了几番,拉开长风地王   竞价大幕,这一结果,令出让方都大跌眼镜。  案例: 然而到2008年,楼市急转直下,志成以资金   筹措不齐的名义与普陀区解除了合同。然而,   不久,该地块以7.64亿的底价推出,限制条件   很少却几乎无人竞价,志成再次出场,以底价   收入。一退一进,志成节省了3.4亿元。  这种情况,政府将在合同监管上尽量避免。 案例:解析 国家楼市调控政策频发:“枪打出头鸟” 市政府收回多块到期闲置用地: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