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48 卷 第 4 期 地 球 物 理 学 报 Vol . 48 , No . 4
2005 年 7 月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July , 2005
徐纪人 ,赵志新 ,石川有三. 青藏高原中南部岩石圈扩张应力场与羊八井地热异常形成机制.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48 (4) :
861~869
Xu J R , Zhao Z X , Ishikawa Yuzo . Extensional stress field in the central and southern Qinghai- Tibetan plateau and dynamic mechanism of
geothermic anomaly in the Yangbaj ain area . Chinese J . Geop hys . (in Chinese) , 2005 , 48 (4) : 861~869
青藏高原中南部岩石圈扩张应力场与
羊八井地热异常形成机制
1 1 2
徐纪人 ,赵志新 ,石川有三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 100037
2 日本气象厅气象研究所 ,筑波市 305 - 0052
摘 要 青藏高原中南部地区有着丰富的地热资源 ,其 中羊八井地区存在着温度高达 93 ℃以上 , 热流值高达
2
364mWm 的地热奇观. 本文利用国际以及中国地震台网资料 ,详细分析了青藏高原中南部地震活动性和岩石圈脆
性破裂深度范围 ,进而讨论了高地热异常区的岩石圈应力场背景及其动力学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 ,青藏高原地热异
常区有高于高原内部平均活动水平的震级为 6 级左右的中强地震活动 ,其震中分布呈现出与地热活动相似的、沿
近南北向断陷带的带状特征 ;并且在高热流区域内有高原内部罕见的中深地震活动 ,地震震源从 100km 左右深处
到地表呈现柱状地震群活动的空间分布等特征. 震源机制与应力场研究结果表明 ,虽然高原中南部应力场主压 、主
张应力方向与青藏高原的整体特征相符 ,但是地震发生类型与青藏高原周缘的挤压逆断层型地震完全不同 ,均属
于东西向扩张力作用下的正断层型地震活动 ,特别是在羊八井高热流区域附近 ,东西向扩张应力场在岩石圈应力
场中起到主导性作用 ,推测其控制深度可达岩石圈底部 100 多公里处. 青藏高原地热异常区在强烈的近东西向扩
张应力场作用下 ,岩石圈东西向扩张并发生一系列的大规模正断层活动 ,致使深部软流圈高温热流可以沿着活动
正断层及其形成的深裂隙上涌 ,穿过岩石圈到达地表面 ,形成了高地热异常区.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地热异常 ,正断层型地震 ,扩张应力场 ,震源深度
( )
文章编号 0001 - 5733 2005 04 - 0861 - 09 中图分类号 P315 ,P541 收稿日期 2004 - 07 - 11 , 2005 - 03 - 28 收修定稿
Extensional stress field in the central and southern Qinghai- Tibetan plateau
and dynamic mechanism of geot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兰州-民和盆地八盘峡剖面河口群沉积物色度纪录的140.66-124.19Ma间气候变化.pdf
- 利用GS流场重构方法的研究磁尾等离子体片涡流.pdf
- 利用HALOE资料分析中层大气中水汽和甲烷的分布特征.pdf
- 利用IGS数据分析全球TEC的周年和半年变化特性.pdf
- 利用ML振幅的研究地壳横波Q值ⅡQ横向变化特征.pdf
- 利用共轭梯度法的电阻率三维反演的研究.pdf
- 利用光栅光谱仪在可见及紫外辐射范围对闪电光谱研析.pdf
- 利用极化雷达分析层状云中水凝物粒子性状分布.pdf
- 利用钻孔形变测量介质中应力场——有关地应力测定中的元件和测量数据处理的讨论.pdf
- 辽宁鞍本地区沉积变质型富铁矿的成因:Fe、Si、O、S同位素证据.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