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名·命
—由香菱的名字所看到的
内容摘要:
在《红楼梦》中,作为一名弱女子的香菱一生用过三个名字,分别是甄英莲、香菱和秋菱。这三个名字分别由甄士隐(香菱之父)、薛宝钗和夏金桂所取。但不论名字怎样发生变化,她都是一位“平生遭际实堪伤”的封建社会的受害女性。本文就以她的名字为界,来看看这位“真应怜”(甄英莲)的弱女子,从而一览她的薄命一生以及由名字的改变所反应出的悲剧力量和作品主题—封建主义制度下女性的悲惨命运及其相应的反封建主义思想。
关键词:薄命 悲剧力量 反封建主义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精心塑造了四百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其中大多数为青年女性,这部书是一部对处于封建压迫下的少女无限同情的书。作者也写得很清楚:他写作的目的就是“使闺阁昭传”。她们美丽、有才情、有思想也有意志,但她们更有希望、痛苦和悲泣。这部书是伟大的,因为它带来了中国文学史上一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新东西——它热情地歌颂了这些独立的人,而正是这些具有不同禀赋和美的女性,构筑了这部巨著的框架,填充了它缤纷多彩的内涵,留下了许多刻骨铭心的人物形象。
从另一方面来说,《红楼梦》更是一部女性的悲歌。书中塑造了许多注定没有好下场的封建制度的牺牲品——“薄命女”。她们身份上高低贵贱各个不同。作为小姐的,虽然锦衣玉食,红粉朱楼,但在“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封建社会,仍免不了凄婉一生。被折磨而死的、远嫁的、循入空门的……更别说哪些曾背地里吞声饮泣受屈含冤的丫鬟们了:跳井而死的金钏儿、遭逐羞愤而死的晴雯……这些人都用生命和鲜血写下了她们的“薄命”一生。与以上这些“正册”与“又副册”上的小姐丫鬟们相比,大家也许更容易忽视“副册”上的香菱。
掩卷沉思,不难发现香菱其实是作者将其“薄命”一生写得最为完整的一位。虽然着墨不多,但从关于香菱为数不多的几段描写中,我们却也很容易窥见其悲惨一生。现就以她的名字为界,来看看这位“真应怜”(甄英莲)的弱女子,从而一览她的薄命一生以及由名字的改变所反应出的悲剧力量和作品主题。
一、甄英莲——真应怜
作为一位文学大师,曹雪芹善于利用人名的谐音来概括某个人的性格特点或一生,如王仁(忘仁),甄士隐(真事隐),卜世仁(不是人),贾化(假话)等,作者给香菱起名叫甄英莲,就已经暗示了她的一生是多么悲惨与坎坷。
第一次和读者见面时,她还是一个抱在奶母怀中玩耍的幼儿。年方三岁的她是甄士隐夫妇的全部的希望,因为甄家夫妇老年得女,而幼年的她也生得“粉妆玉琢,乖觉可爱”。父母对幼年的她真是钟爱有加,娇惯非常。所以甄士隐便“伸手接来抱在怀中,逗她玩耍一回”。岂料带至街前,却遇一僧说道,其实也是对英莲命运的大体描述“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从此英莲泣血一生便在这一定论中拉开了帏幕——
(一)被拐
元宵节晚,家人抱英莲赏灯,却把她丢了。纵然父母心如刀绞,四处寻访,但最终她还是没有回到那充满温暖的家和父母身边,因为她落到了那黑暗社会的产物——拐子手中。可叹,年仅五岁的她就开始了她“打怕了”的非人生活。
那么,作者为什么一开卷就写了这样一位“薄命女”?这并非是随意偶然的安排,而是因为作者对封建社会女性命运的极度关注和重视。作为一名贯穿全书始终的人物,她的一生,就是那些受到迫害女性的缩影,是那个社会青年女性的普遍悲剧,以英莲为代表,曹雪芹用这些“薄命女”的泪水酿成了芳醇甘冽的艺术之酒,就叫作“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
(二)被卖
《红楼梦》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中,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音讯全无之后,我们又在一个门子的口中听到了英莲的消息,其实也是英莲的一段“梦幻情缘”。
英莲自幼被拐后,她之所以能活下来,并被拐子养大,是因为在拐子看来,她是一个可以买卖的玩偶,是一件能够通过买卖赚到钱的“物品”。所以被拐七、八年之后,她又被带到他乡转卖。那门子大体叙述了这一切,他说:“……他也是被打怕了的,万不敢说,只说拐子是他亲爹,因无钱偿债,故卖他。我又哄之再四,他又哭了,只说‘我不记得小时之事’”。从门子所述,我们不难推之,被拐之后的英莲不仅被迫把爹娘骨肉七齐来抛闪,而且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或是天天遭毒打,以至于打怕了。此时,英莲已被拐子卖给了对她一见钟情的冯渊,这位可怜的少女也许是情愿的,所以她十分庆幸,并有一种解脱和归属之感,故而叹道“自己罪孽可满了”“从此有所得”。但天不遂人愿,为了多得银子,那拐子竟又将她卖给了花花太岁式的恶少薛蟠手中,那薛文龙居然将冯渊打死,“生拖死拽把个英莲拖去”“消遥上京了”。从此,英莲的命运便更为悲惨了。
众所周知,在旧社会,在大多数男性眼中,女性是“贱人”,是“第二种人”或者更本不是人。她们的价值,就和一只关在笼中供观赏的小鸟一样,就和一柄供人把玩的扇子一样,充其量只不过是一种消遣工具。她们活着就是为了点缀男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