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红旗飘飘:服务,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docVIP

红旗飘飘:服务,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红旗飘飘:服务,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doc

红旗飘飘:服务,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记北京市朝阳区西坝河西里社区共产党员叶如陵 人民网记者 朱竞若 王明浩 2011年05月10日07:3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红旗飘飘:服务,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中国共产党新闻 【字号 大中小】 打印 留言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   5月8日,叶如陵参加红十字会救助活动。   本报记者 李维娜摄   5月9日,叶如陵与社区群众在一起。   本报记者 李维娜摄   开栏的话   只有站在历史的高点,才能放眼长河巨浪,瞥见壮阔波澜。   90年峥嵘岁月,90年山河巨变,中国从“积贫积弱”、“国家危亡”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奇迹,归根结底,正是因为找到了一条道路,高扬起一面旗帜。   红旗飘飘90年,旗帜上大大地写着理想信念。90年来,正是一代又一代信念如铁、百折不挠的优秀儿女忠诚践行党的宗旨,勇立时代潮头,植根中国大地,与人民心连心,为旗帜添风采,我们党和她所领导的民族伟业才能于艰苦卓绝中砥砺奋进,于风云变幻中风光无限。   这是历史给予我们的一份厚重财富。时光流转,今天,国情、世情、党情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理想信念光芒不减。今天的中国又站在一个关键的节点。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本报从今天起推出《红旗飘飘》专栏,集中展示普通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集中展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集中展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拳拳之心、孜孜奋斗,让理想信念的旗帜高高飘扬,激励着我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奋斗、再奋斗。      【人物小传】 叶如陵,30年党龄,北京市朝阳区香河园街道西坝河西里社区党委委员。   他清瘦的脸上,有一双温和的眼睛,嘴角总带着安详的笑意。花白的头发,浓密,闪烁着光泽。他今年71岁,身体清健,走起路来,如小伙一般敏捷。   是什么,使这位30年前西藏人民眼里的贴心人,30年后又成为北京市“群众心目中的好党员”?叶如陵的案头,有他书写的座右铭:“做一辈子的志愿者,把我的爱心和知识奉献给祖国和人民,直到永远。”      高原服务   他留下最无私的“名片”   “像我们这样的人,北京有很多,而西藏太少,西藏需要我们。”当年,叶如陵这样对妻子说。   1970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年轻的医生叶如陵,响应祖国“支边”号召,带着新婚护士妻子,参加医疗队,来到了西藏。初入海拔5200米的煤矿,因为缺氧,血色素骤高,眼睛充血,嘴唇青紫,心脏扩大……这里,放眼亘古荒原,百里渺无人烟,严酷的自然条件,考验着叶如陵。然而,这里有藏族第一代煤矿工人,400多位藏胞对北京医生的无限信赖与祈盼,深深打动了他,也给了他无穷的动力。三年后,援藏的同伴陆续返京,他却选择了留在西藏,志愿服务边疆:西藏太需要他这样的大学生了!   叶如陵所学专业是整形外科,为了更好地服务西藏人民,他学藏语,开始研究高原医学。30多年间,他由一个普通医师,成长为一位信仰坚定的共产党员,一位深受藏胞信赖的主任医师。他为西藏建立了脑外科医疗小组,开创了西藏脑外科事业;与同事一起在拉萨建起了雪域高原地方上唯一的一所三级甲等医院,并出任业务副院长;西藏几十个县的沟沟坎坎,都留下了他巡回医疗的足迹;他任西藏民族学院医疗系教授,为高原培养不走的医疗队……   高原服务31年,叶如陵为雪域高原留下了一个共产党人最无私的“名片”。   社区服务   他送出最温馨的“名片”   “像我这样的人,医院里太多,社区太少,社区更需要我。”2000年10月,退休回京的叶如陵,这样对家人说。   西坝河西里社区位于三环内的黄金地段,建于上世纪80年代,老人比例逐年提高,他们渴盼有水平高、态度好的社区医生,缓解“就医难”。带着主任医师的职称、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的荣誉,老叶一进社区,就热闹起来了,一边是一些医院的高薪聘请,一边是社区群众的上门咨询。金钱与义务,叶如陵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用医学知识为社区百姓服务,他心甘情愿。   上医院之前,先找叶老问一问;看病之后,带上化验单、病历,找上叶老讲一讲;随时过来,血压高低测一测……对大伙的要求,叶如陵总是带着微笑,有问必答,有求必应。他非常耐心地倾听老人们的“唠叨”,细心地倾听他们的症状,从不轻易打断,然后在“唠家常”中给他们提出治疗建议。为了当好“全科顾问”,他利用首都的便利条件,开始了新一轮的学习。   渐渐地,叶老成了大家离不开的人,他干脆把自己家里电话公布,开设起医疗咨询热线。后来,在朝阳区红十字会的支持下,叶老在社区开设“爱心小屋”,当起了坐堂顾问。如今,在叶如陵的带动下,更多医疗志愿者的身影忙碌在“爱心小屋”里,他们组成了“叶如陵团队工作室”,义

文档评论(0)

xinshengwenc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11233133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