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镍基催化剂的H2S中毒对COHO的
吸 附及 反 应 的影 响
李锡青 迓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化学系,合肥)
提
本文应用脉冲色谱和红外光谱研究了镍基变换-淄榛呋恋腍2S卸径訡O和虷2O
吸附、离解及反应的影响。观察到H2S首先吸附在CO的桥式吸附中心上,并在体相形成镍同
硫的化合物。CO的线式吸附中心中毒较为缓慢。H2S的饱和吸附使 CO的歧化反应活性降
低,并使水的离解吸附停止进行。中毒的催化剂完全失去变换-淄榛钚裕杂幸欢ǖ谋
换反应和CO歧化反应活性。催化剂 上表面炭的存在对H2S中毒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变换-淄榛从赡艹晌擅浩圃斐鞘忻浩闹匾街琛4用褐频玫脑掀
中含有H2S等硫化物,它们容易使催化剂中毒失活。因此,研究催化剂的硫中毒规律和抗
硫能力有重要意义。
关于镍基催化剂的H2S中毒对CO的吸附及对CO+H2淄榛虲O歧缁从Φ挠跋
已有过一些报道[-5],形醇窖芯勘浠?甲烷化反应条件下的HS中卸毒规律。
我们曾较系统地研究了在不含硫的混合气条件下,镍基催化剂上变换-淄榛从Φ
规律。证明CO歧化反应生成的表面碳是变换-淄榛从Φ闹屑涮澹⒍苑从斫
了论证和讨论[-1。本文用脉冲色谱和红外光谱法研究了镍基催化剂的HS卸毒径对反应 s
物CO和H2O的吸附及反应的影响。
实 验 部 分
实验所用的脉冲色谱体系详见文献 []。T仄叽侩不蚝て魉?0ml/min),在
进入反应体系前,均经进一步纯化。体系可脉冲注入CO,H2,H2O或H2S等气体或液体。
色谱柱填充物为TDX-02碳分子筛,热导检测,用岛津CR-1B色谱专用计算机记录峰面
积,对各种反应物和产物进行定量计算。催化剂每次用量约50mg。实验前,样品在400
氢气流中还原两小时,再在500婧氦或氩气流中吹扫两小时。
可进行红外检测的样品池和抽空装置详见文献[]。T诟锰逑抵校醒返幕乖
和抽空处理及各种气体的吸附。红外摄谱在岛津IR-440型红外光谱仪上进行。测谱前,
催化剂样品先在400℃流动氢中还原10小时,然后抽空,进行气体吸附或反应。
1985年4月4日收到。1986年8月14日收到修改稿
H2S的制备采用文献[12]峁┑姆椒āS善羝辗⑸髦频玫腍2S经础⑽匏然
干燥后,用碘和玻璃棉的混合物除去其中的AsH3,再用水洗、干燥,用液氮冷冻抽除杂质
气体后使用。
催化剂为自制的镍基催化剂,主要含有镍、Al2O3及其他助剂。其比表面积为88.42/(1
g,平均孔径6.756nm[6]。用氢吸附法测得的活性表面积为122/g[8]。
结 果 与 讨 论
一()H2S的吸附
催化剂还原后,以氦气在500℃吹扫两小时,然后在400嬗用微量注射器脉冲注入H2S,
每次注入1为0.450ml(室温)?际保财忻挥蠬2S,挥蠬2生桑ㄓ捎谇庠诤て械
热导响应因子太小,无法定量)。在第10次脉
冲注入H2S后,色谱峰中有H2S出现。至第13次
脉冲后,H2S的流出量等于脉冲注入量。说明
此时H2S的吸附已达饱和,如图1所示。可见,
H2S在镍基催化剂上的吸附是很强的,在吸附
尚未达饱和时,脉冲注入的H2S全部被催化剂
吸附。
H2在镍上的吸附是离解吸附[-5]。8
H2S的注入量和未被吸附的量,可计算 出在此
条件下催化剂上吸搅虻牧课?.8×1-3mol/1
g。所用样品中镍的含量为6.0?0-3mol/g,
者的比值Ni:≈?。S由捎诒疚乃褂玫拇呋料涤酶苫旆ㄖ频玫模蟛糠帜τ谔面
相,表面上镍仅占极小部分。根据氢吸附法测得的活性表面数据][,可知表面上的镍仅有
约3.2?0-4mol/g,唇稣甲芎康亩种弧 9适笛椴獾玫拇呋猎诒ズ臀
H2S后的高镍硫比值,至少说明硫原子不仅存在于表面上,很芸赡芑瓜蛱逑嗬┥ ⅰM?的 ce
结果还表明这种向体相的迁移相当快。
二()H2S中毒对CO吸附态的影响
在真空体系中,催化剂样品用氢还原10小时后,抽空到1.4?0-4kPa,谑椅孪孪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YY0306-2018 热辐射类治疗设备安全专用要求.pdf VIP
- 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风电场)(建标〔2011〕209号).pdf VIP
- 商品混凝土采购组织供应、运输、售后服务方案.docx VIP
- 《合成生物学》课件.pptx VIP
- 《中国文化概况》带翻译版.pdf VIP
- 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工作制度及流程(模板).docx
- 2.1.2 认识地球(第2课时 地球仪与经纬网)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湘教版).pptx VIP
- 二年级上册1-8单元看图写话.pdf VIP
- YY/T 0061-2021特定电磁波治疗器.pdf
- 沥青路面旧路改造工程施工方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