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共交通线路网 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网应综合规划。市区线、近郊线和远郊线应紧密衔接。各线的客运能力应与客运量相协调。线路的走向应与客流的主流向一致;主要客流的集散点应设置不同交通方式的换乘枢纽,方便乘客停车与换乘。 在市中心区规划的公共交通线路网的密度,应达到3-4KM/KM2;在城市边缘地区应达到2-2.5KM/KM2。 大城市乘客平均换乘系数不应大于1.5;中、小城市不应大于1.3。 公共交通线路非直线系数不应大于1.4。 市区公共汽车与电车主要线路的长度宜为8-12KM;快速轨道交通的线路长度不宜大于40MIN的行程。 公共交通车站 公共交通车站服务面积,以300M半径计算,不得小于城市用地面积的50%;以500M半径计算,不得小于90%。 公共交通方式 市区线(M) 郊区线(M) 公共汽车与电车 500-800 800-1000 公共汽车大站快车 1500-2000 1500-2000 中运量快速轨道交通 800-1000 1000-1500 大运量快速轨道交通 1000-12000 1500-2000 公共交通车站 在路段上,同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50M,异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100M;对置设站,应在车辆前进方向迎面错开30M; 在道路平面交叉口和立体交叉口上设置的车站,换乘距离不宜大于150M,并不得大于200M; 长途客运汽车站、火车站、客运码头主要出入口50M范围内应设公共交通车站; 公共交通车站应与快速轨道交通车站换乘。 快速轨道交通车站和轮渡站应设自行车存车换乘停车场(库)。 快速路和主干路及郊区的双车道公路,公共交通停靠站不应占用车行道。停靠站应采用港湾式布置,市区的港湾式停靠站长度,应至少有两个停车位。 公共交通场站设施 公共汽车和电车的首末站应设置在城市道路以外的用地上,每处用地面积可按1000-1400M2计算。有自行车存车换乘的,应另外附加面积。 公共交通停车场、车辆保养场、整流站、公共交通车辆调度中心等场站设施应与公共交通发展相匹配,用地有保证。 公共交通场站布局,应根据公共交通的车种车辆数、服务半径和所在地区的用地条件设置,公共交通停车场宜大、中、小相结合,分散布置车辆保养场布局应使高级保养集中,低级保养分散,并与公共交通停车场相结合。 大运量快速轨道交通车辆段的用地面积,应按每节车厢500-600M2,并不得大于每双线千米8000M2。 公共交通车辆调度中心的工作半径不应大于8km;每处用地面积可按500M2计算。 公共交通场站设施 公共交通车辆保养场用地面积指标宜符合3.4.3的规定。 保养场规模(辆) 每辆车的保养场用地面积(m2/辆) 单节公共汽车和电车 铰接式公共汽车和电车 出租小汽车 50 220 280 44 100 210 270 42 200 200 260 40 300 190 250 38 400 180 230 36 自行车交通 计算自行车交通出行时耗时,自行车行程速度宜按11-14km/h计算。交通拥挤地区的路况较差的地区,其行程速度宜取低限值。 自行车最远的出行距离,在大、中城市应按6km计算,小城市应按10km计算。 在城市居民出行总量中使用自行车与公共交通的比值 城市规模 自行车出行量:公共交通出行量 大城市 100万人 1:1-3:1 ≤100万人 3:1-9:1 中等城市 9:1-16:1 小城市 不控制 TRC * * 学科基础选修课:交通工程设计 规划阶段交通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设计 城市公交系统规划设计 城市自行车系统规划设计 城市行人系统规划设计 城市停车系统规划设计 城市货运系统规划设计 城市防灾减灾交通系统规划设计 市域公路网规划设计 市域交通设施规划设计 城乡统筹发展交通系统规划设计 城市对外交通规划设计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 城市道路系统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应满足客、货车流和人流的安全与畅通;反映城市风貌,城市历史和文化传统;为地上地下工程管线和其它市政化用设施提供空间,满足城市救灾避难和日照通风的要求。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符合人与车交通分行,机动车与非机动交通分道的要求。 城市道路应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类。 城市道路用地面积应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8%-15%。对规划人口在200万以上的大城市,宜为15%-20%。 规划城市人口人均占有道路用地面积宜为7-15m2。其中:道路用地面积宜为6.0-13.5m2/人,广场面积宜为0.2-0.5m2/人,公共停车场面积宜为0.8-1.0m2/人。 项目 城市规模与人口(万人) 快速路 主干路 次干路 支路 机动车设计速度(km/h) 大城市 200 80 60 40 30 ≤200 60-80 40-60 40 30 中等城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陕西安信显像管循环处理应用有限公司.pdf VIP
- 2025年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单招职业适应性考试必刷测试卷附答案.docx VIP
- 铅锌尾矿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建设工程施工项目每日“防高坠三检”检查记录表.docx VIP
- 《建筑施工高处坠落防治安全技术标准》.pptx VIP
-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单招物理试题答案2025 .pdf VIP
- 2025数智采购供应链发展报告-亿邦智库&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25.pdf
- EPLAN Electric P8软件技能培训课件.ppt VIP
- 食堂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课件.pptx VIP
- 热电运行部01炉内升降平台及脚手架搭设、拆除施工方案.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