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桑代克:
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1913-1914年扩展成三卷本《教育心理学》(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体差异与原因)
“教育心理学之父”
存在问题:普心原理解释实际的教育问题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
初创时期(00’-20’);发展时期(20’-50’);成熟时期(60’-70’);深化拓展时期(80’-)。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1、研究范式:S—R范式、认知范式、建构范式。
2、研究内容:从只关心学习问题到教与学并重;从只关注认知领域向认知与非认知并举。
3、研究重心:从实验室纯理论研究向教育情境中的实际应用研究。
4、研究思路:强调认知观和人本观统一;分析观与整合观相结合。
5、研究方法:注重质性与量化研究相结合、现代化与生态化相结合。
6、研究的国际化和本土化。
裴斯泰洛齐:
通过实物教学法的实验,第一次把教育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这一伟大理论,使教育与心理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给后世的教育和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是他对人类教育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第三章:学习理论
一、桑代克:联结-试误说
1、学习实质:S-R的联结
2、学习过程:尝试错误
3、学习的规律:
准备律(学习者进入某种情境时的预备性反应倾向会影响到学习。动机)
练习律(重复正确行为会增强联结力量)
效果律(联结的后果会对这个联结有加强或削弱作用)
4、评价:
(1)贡献:
以实验研究为基础,提出了西方最早、最系统的学习理论。
有利于教育心理学学科体系的建立(学习的核心地位)。
联结试误说引起了关于学习理论的争论与研究,推动教心的发展
(2)局限:
简单化、机械化,抹杀了人类学习的主观能动作用,忽视了认知、观念、理解等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以本能主义为基础,过分强调遗传的作用。
“人当生命发生时,即精子和卵子化合成人时,己具有无数确定的趋向,形成将来的行为。他将来所遇境况与所作反应此时己预定结合。”因此,他把学习的作用只限于“原来的结合或则永久保持,或则消除,或改变而利导”
二、斯金纳:
1、学习的实质: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2、学习的过程: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也就是反应—强化的过程,有机体的某种自发行为由于得到了强化而提高了该行为在这种情境发生的概率。
任何动物都有两类行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行为,它受强化规律制约。
3、关于学习的规律:
正强化:当期望的行为(压杆)出现后,呈现一个愉快刺激(食物),期望行为出现的概率将提高。
负强化:当期望的行为(压杆)出现后,撤销一个厌恶刺激(电击),期望的行为出现的概率将提高。
一级强化(primaryreinforcement):能直接满足个体基本生理需要的强化,如食物、水、温暖、安全、性等。
二级强化(secondaryreinforcement):本来不具有强化性质的中性刺激(灯光),当它与一个一级强化物(食物)反复结合,那么它也具备了强化的性质。
连续强化(continuousreinforcement):每次行为之后都给予强化
间隔强化(partialreinforcement):不定某次行为之后给予强化
消退(不予强化):从原本受到强化的反应中,将强化物完全撤离(不再给食),这时原本受到强化的行为概率会下降甚至消失。
正惩罚(positivepunishment):当不期望的行为出现后(不压杆),施加一个厌恶刺激(电击),不期望的行为出现的概率将下降。
负惩罚(negativepunishment):当不期望的行为出现后(不压杆),撤销一个愉快刺激(剥夺食物),不期望的行为出现的概率将下降。
三、班杜拉
1:有关学习的过程:
(1)观察学习的含义:
通过示范进行的学习(间接经验)
通过反应结果进行的学习(直接经验)
(2)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保持、复制、动机(外部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2、三元交互决定论:
经典条件反射:交感神经系统的制约反应
操作条件反射:环境刺激决定人的行为
人本主义理论:有机体的内部动因
认知学习理论:认知结构、人的思想
三位一体的交互决定论:(以行动、环境、个体认知三者的交互决定作用,来解释人类动机、情绪和行为的起源)
导致一果多因或一因多果
3、自我调节论:
个体可以通过观察自己行为的后果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表明人具有理性认知的能力,而不是简单地对环境作出反应或被环境事件所左右。
三个过程:自我观察、自我判断(与标准的差距)、自我反应
4、自我效能原理:
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情绪唤醒、情境条件
5、评价
贡献:
明确地区分了人类学习的两种基本过程(直接、间接)
进一步发展了传统的强化理论(直接、替代、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