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中国近海与海洋资源要点.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海 洋 海洋:地球上广大连续的咸水水体的总称为海洋。具有连续性和广大性的特征。 第一节 海域 渤海(渤海湾、沧海),面积7.7万平方千米 黄海,面积38万平方千米 东海,面积75.2万平方千米 南海,面积350万平方千米 1.渤海 位置:37°07′~41°N,117°35′~121°10′E 面积:约7.7万km2 水深:平均水深18m,30m的海域占总面积的95%左右,老铁山水道最深,是海水进出渤海的主要通道 地形特征:从三海湾向中央盆地及渤海海峡倾斜,坡度平缓 水文特征:水文性质受大陆影响较大;水温较低;盐度较小;含沙量大 2.黄海 位置: 31°40′~39°50′ N,119°20′~126°50′E 面积:38万km2 水深:平均水深44m,黄海北部平均深度38m,南部水深46m,最深处在济州岛北面,约140m。 地形特征:海底地形开阔平缓,地势由大陆向东南微倾 水文特征:水文特征受大陆影响,西部的水温、盐度和海流状况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海底沉积物主要是由大陆河流带来的粉砂和淤泥。 3.东海 位置:23°~33°10′ N,117°11′~131°E,由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岛、朝鲜半岛、日本九州岛和琉球群岛所包围,东北部以对马海峡与日本海沟通,西南部以台湾海峡与南海沟通,东部以琉球水道与太平洋沟通。 面积:75.2万km2 水深:平均水深349m,最深处在冲绳海槽,约2719m。 地形特征:海底地形比较复杂,台湾与日本五岛一线西北属于大陆架,向东南缓缓倾斜,水下古三角洲、古河道、古海滨等地貌保持完好,该线东南主要为大陆坡和冲绳海槽。 4.南海 位置:北临中国大陆和台湾岛,南接大巽他群岛,东临菲律宾群岛,西面是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东北部以巴士海峡、巴林塘海峡与太平洋相通,以民都洛海峡、巴拉巴克海峡与苏禄海相连,再经苏拉威西海通太平洋,南部通过卡里马塔海峡、加斯帕海峡与爪哇海相接,西南面又以马六甲海峡与安达曼海和印度洋相通。 4.南海 面积:约350万km2 平均水深1212m,最深5377m 地形特征:构造复杂,地貌类型多样,大陆架呈环状分布,大陆架以下为阶梯状大陆坡,坡麓附近分布很深的海槽和海谷,大陆坡向下则为更深的中央盆地,海盆里有海丘和海山。 水文特征:地处热带,水温高,盐度大 第二节 海底地貌(submarine geomorphy ) 1.大陆架 第二节 海底地貌 大陆架形成的条件 丰富的物质来源(大江大河携带的入海泥沙;岛屿的冲刷形成的碎屑物质;生物成因的堆积物) 由一系列水下隆脊所围成的盆地地形。 -渤海海峡水下隆脊 -浙闽-朝鲜半岛水下隆脊 -东海陆架边缘带 大陆坡:向海一侧,从陆架外缘较陡的下降到深海底的斜坡。 海槽 海槽:陆坡上或洋盆底部长条形、比海沟相对宽浅的洼地,具有较陡的边坡和较平坦的槽底。 海沟:位于海洋中的两壁较陡、狭长的、水深大于5000米(如马里亚纳海沟11034米)的沟槽。 第三节 海岸 1.海岸线、海岸带、海岸 海岸线 陆地与海洋的分界线 海岸带 大陆和海洋之间存在的,具有一定宽度的、海陆相互作用的过渡地带。包括了海岸线两侧的陆上和水下两部分。 第三节 海岸 海岸 现在海陆之间正在相互作用着和过去曾经相互作用过的地方。即除了现代海岸还包括上升古海岸和下沉古海岸带。 2.我国海岸的基本格局 2.我国海岸的基本格局(1)基岩海岸 2.我国海岸的基本格局(2)平原海岸 2.我国海岸的基本格局(3)生物海岸 第四节 岛屿 Thank You! 冲 绳 海 槽 海岸带 滨外 临滨 前滨 后滨 中国海岸 基岩海岸 (山地海岸) (港湾海岸) 平原海岸 生物海岸 三角洲海岸 粉砂淤泥质 海岸 砂砾质海岸 珊瑚礁海岸 红树林海岸 浙、闽、粤、桂以及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辽西走廊一带的葫芦岛秦皇岛等地 海蚀与海积地貌 海蚀与海积地貌 连岛沙洲—芝罘岛 * 第五章 中国近海与海洋资源 Chapter 5. coastal waters and marine resources of China 地球 70.8% 面积广 面积小 具有独立的潮汐系统以及强大洋流系统 具有较稳定的理化性质 不受大陆影响 深度大 远离大陆 洋 具有潮汐现象和独立海流系统 具有不稳定的理化性质 兼受洋、陆影响 深度浅 靠近大陆 海 特 征 名称 海洋 洋 海 海湾 海峡 地中海 边缘海 陆间海 内陆海 南海海域 中 央 盆 地 黄河三角洲卫星遥感图片 长江三角洲地区 卫星遥感图片 4.南海 东北部与太平洋相通 巴士海峡 巴林塘海峡 民都洛海峡 巴拉巴克海峡 东面过两海接太平洋 大陆坡、海槽和深海平原 Conti

文档评论(0)

w554443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