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事工副业劳动的163人占劳力总数的40.doc
从事工副业劳动的163人占劳力总数的40%,到2000年从事工副业的劳力上升到60%,而从事农业劳动的不足40%。在60%的工副业劳动中外出打工的有120余人。本村小商小贩、劳务、出车搞运输的有120余人,这些人也间种农业以工副业为主。
1967-1978年人口劳力表
年度
户数 人口 劳力 合计 其中 合计 其中 男 女 男 女 1967 318 1398 714 684 487 413 74 1968 321 1436 729 707 487 413 74 1969 344 1475 743 732 419 344 75 1970 346 1493 736 757 445 360 85 1971 347 1546 804 702 440 370 70 1972 360 1520 779 741 498 378 120 1973 362 1533 783 750 450 360 90 1974 365 1536 794 742 425 342 83 1975 374 1569 841 728 558 378 180 1976 370 1549 787 772 570 425 145 1977 386 1552 808 744 520 425 95 1978 387 1534 762 772 580 408 172
二、粮食作物
本村历来以农为生,粮食作物主要以玉黍、谷子、豆类、土豆、油料作物为主,其中玉黍是主要作物之一。玉黍学名玉米、玉茭,是从外国引进的农作物。
解放前,玉黍品种以小玉黍为主,由于土地贫瘠,肥料缺乏和无霜期短等的限制,玉米以稀植为主,行距2尺。株距2.5尺,亩苗1200余珠。“犁大左只远,秋天爷子砍”,宣传稀植的好处,因此年产很低,一亩地打一石(小石)玉黍就真是“顶亩顶石”的丰收年了。解放后为改变过去落后的生产方式首先从种子上做文章,1952年付春云引进“金皇后”种在寺园子里,这种从美国引进的新品种秸大秆粗,产量是小玉黍的一倍半,亩产达到300斤,到1954年全部更新品种,种上“金皇后”,一直种到1974年,成为本地连续20年的主干品种。但由于品种退化,后来也和小玉黍差不多了。
1964年村俱乐部成立后,由李志光、高银双等人组建了科研小组,进行品种对比试验,直到1972年才从众多的品种中选出“中单2号”、“烟单14号”几个品种进行推广,打破了“仙人村不能种杂交种”的说法。
化肥在解放前根本没有见过,解放后,53年上级分配来少量的化肥(硫酸铵),人们没有见过,也使用不了,后来给烈军属的地里施用,结果比没有化肥的地庄稼长势良好,从此人们对化肥有了好感。通过引进优种,使用化肥,单产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七十年代又贯彻了(水、土、肥、种、密、得、工、管)的八字宪法,对提高玉米的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起到很大作用。
1952年种植玉米1000亩,平均亩产50公斤,总产5万公斤。
1972年种植面积扩大到1900亩,平均亩产270公斤,总产达到40万公斤。1978年平均提高到278公斤。进入80年代后,土地联产责任制的施行,调动了农民科学种田的积极性,在玉茭种植面积相对稳定的情况下,1995年平均亩产达到400公斤,总产80万公斤,到2000年平均亩产500公斤,总产达到150万公斤。
谷子与玉米一样,也是仙人村的主要农作物,1967年种植1038亩,平均亩产75公斤,总产78725公斤,1978年种植面积减少到630亩,但因采用了“梅花谷”种植法(即用三腿楼种植,三腿之间距离2寸,锄谷定苗时,把三行谷苗错位定位,形成三点等距(2寸)的梅花瓣形状,因此叫梅花谷种植法,而每楼之间的距离为1.2尺,实际是一种宽行近株种植法。可以提高密度,以群体优势夺得高产)和施用化肥平均亩产提高到189公斤,总产达到12万公斤。80年代后,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人们嫌种谷麻烦,种植面积继续下降,但单产有重大提高,1995年种植500亩单产300公斤,总产15万公斤,2000年种植300亩,单产350公斤。其实谷子的经济价值是很可观的,第一种植谷子比种植玉茭投资少,一亩玉茭种子需50元,底肥需50元,而谷子不需底肥,种子只需2元。第二收入高,亩产玉茭1000斤,以每斤0.95元能收入950元,而一亩谷子700斤,碾米500斤,每斤2.3元收入1750元,是玉茭的2倍,谷草也能卖50元。本地又非常适宜谷子生长,所以种植谷子潜力很大。
山药,学名叫马铃薯,土豆,是一种粮菜兼用的作物,解放前粮食不足,村民以此为主食,种植面积不少,解放后,除灾年外,主要作蔬菜用,但由于品种退化,二十八星瓢虫危害,产量受到很大限制亩产只有500余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