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预防与控制摘要.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手足口病预防与控制 南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鲜季 2013.9.24 手足口病病原学特点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病原学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 柯萨奇病毒A组的4、5、7、9、10、16型; 柯萨奇病毒B组的2、5、13型; 肠道病毒71型; 新肠道病毒。 常见病毒: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 。 手足口病病原学特点 病原体抵抗力 病毒对75%酒精,5%来苏耐受; 病毒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 病毒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 病毒在50℃可被迅速灭活,但1mol浓度二价阳离子环境可提高病毒对热灭活的抵抗力; 病毒在4℃可存活1年,在-20℃可长期保存; 病毒可在外环境中长期存活。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点 传染源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传染源; 家畜、宠物等不感染,也不传播此病。 流行期间,患者为主要传染源; 患者咽部排出病毒持续1~2周,粪便排出病毒持续约3~5周; 病后数周,仍可从粪便中排出病毒; 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出。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点 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传播(主要传播途径) 接触患者唾液、疱疹液、粪便等。 间接接触传播 接触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 空气飞沫传播 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经水传播 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 院内感染 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点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 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 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为最高; 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点 流行特点 分布广泛,无明显的地区性; 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高发; 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流行; 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亦可发生集聚现象; 暴发流行后常散在发生。 手足口病临床特点 临床表现 潜伏期3~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 初始表现发热、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皮肤疱疹; 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 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受累; 疱疹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一周内消退; 病程4~10天; 极少数患儿可以伴有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弛缓性麻痹、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手足口病临床特点 诊断依据 好发于夏秋季节; 以儿童为主要发病对象,常在婴幼儿集聚的场所发生,呈流行趋势; 临床主要表现为初起发热,白细胞总数轻度升高,继而口腔、手、足等部位粘膜、皮肤出现斑丘疹及疱疹样损害; 病程较短,多在一周内痊愈。 手足口病临床特点 实验室诊断 病毒分离 细胞接种 人肺系细胞 人源细胞 横纹肌瘤细胞 肠道病毒型特异性鉴定 血清中和实验(最常用的方法) 肠道病毒分型 PCR测序 手足口病预防原则 提高监测系统敏感性,及时采集合格标本,明确病原学诊断; 做好疫情报告,及时发现病人,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扩散; 托幼机构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被污染的日用品及食具等应消毒,患儿粪便及排泄物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流行时, 做好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 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手足口病防控存在的问题 传染源的控制难度大 手足口病的隐性感染比例很高,显性:隐性感染者约1:100,而现有的技术和措施很难及时发现并隔离隐性感染者; 以轻型病例为主,农村偏远地区的患儿父母易忽视对该病的就诊治疗,亦不采取居家隔离等措施; 该病在发病初期传染性极强,而患儿一般在被经过自我诊疗后才前往医疗机构就诊。 人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 成人大都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的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低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因而有时会存在间隔流行的特点,即在人群中,主要是非流行期间新生儿出生,易感者逐渐积累,达到一定数量时,便为新的流行提供先决条件,若此时暴发,短时间控制的难度也将很大。 手足口病防治存在的问题 完全切断传播途径存在困难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较复杂,主要是通过粪口途径及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患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唾液、疱疹液、粪便

文档评论(0)

bos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