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可持续发展 考纲展示 1.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2.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考向预测 以中国循环经济的典型模式为突破口,结合“低碳经济”“生态城市”“清洁生产”“生态农业”“绿色消费”等具体案例,考查对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内涵、原则、发展方向等问题的理解判别、分析能力,。 考基自主落实 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1.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由之路 (1)背景 ①__________、资源危机和__________等问题,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地球提供__________的能力和环境的__________都是有限的。 ②若沿用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人类最终将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陷入绝境。 (2)行动纲领:________________。 人口增长 环境污染 自然资源 自净能力 资源枯竭 生态失调 环境恶化 《21世纪议程》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1)概念:既满足_____________,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_________________构成危害的发展。 (2)核心思想: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__________和公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 (3)目标: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_____和__________,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当代人的需要 自身需求的能力 社会公正 资源 生态环境 社会经济 经济发展 权利 平等发展 环境 释疑解惑 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但可持续发展中的经济增长不仅指经济数量的增长,而且更加追求环境质量的改善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严峻挑战:_________________,人均资源不足,___________严重。 (2)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__________________白皮书》。 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循环经济 ①手段:_________________。 庞大的人口基数 环境污染 人口、环境与发展 环境无害化技术 ②核心:提高生态效益。 ③资源利用方式:环境友好方式。 ④目的: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⑤意义:是新世纪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实践模式,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工业经济结构调整:__________,即从__________—生产制造—___________—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评价。 (3)农业经济结构调整:__________,即用生态系统的观点,将农业生产和__________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 清洁生产 原料开采 消费使用 生态农业 生态平衡 三、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1.控制人口规模 (1)积极影响:协调人地关系的______措施。 (2)紧迫任务:控制人口增长,尤其是把各个地区的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减轻人口对_________的压力,协调_________________与发展的关系。 根本 生态环境 人口、资源、环境 2.转变发展模式 项目发展模式 目的 生产与消费方式 影响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 扩大________、增加产品产量 和提高___________ 高投入、________、高污染 使人类陷入严重的______、环境危机 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 强调_________ ____和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 _________和文明消费 减少经济活动造成的_________和资源耗竭 生产规模 消费水平 高消耗 资源 环境承载能力 清洁生产 环境压力 3.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土地资源 ①作用: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最基本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②措施:防治土地荒漠化、治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保护基本农田,对工矿废弃地复垦等。 (2)森林资源 ①作用:地球上最大的____________,是维持地球____________的重要因素。 ②措施:____________和妥善保护,退耕还林。 生产资源 环境条件 水土流失 土壤污染 陆地生态系统 生态平衡 合理利用 (3)水资源 60% 40 水资源污染 ②措施:节约、保护水资源,防治水_____。 (4)海洋资源 ①问题:___________、盲目围海造地、毁坏滩涂、无节制地向海洋___________。 ②措施:___________、禁止滥捕、环境污染治理等。 污染 过度捕捞 排放污染物 伏季休渔 4.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 (1)协调四个人地关系 ①_______________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②人类社会的眼前利益与________利益之间的关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