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中止的自动性浅析毕业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犯罪中止的自动性浅析毕业设计

犯罪中止的自动性浅析 法学专业 学生:李勇 指导教师 :肖松平 摘 要:自动性是犯罪中止的本质特征。但是对于“自动性”的研究,国内外却存在许多的学说,主要有主观说、限定主观说、客观说等。本文基于对国内外关于犯罪中止的自动性研究的分析,结合各种观点,取其合理之处,力图找出一个判断犯罪中止自动性的一个标准,希望能给司法实践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犯罪中止;自动性;判断标准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德、日等大陆法系国家和英美法系刑法理论的研究和了解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更多地关注犯罪中止问题,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理论突破。但是,目前由于对犯罪中止的概念、构成要素、与其他犯罪停止形态的界限乃至处罚原则等很多问题仍然存在争议。 犯罪中止是行为人在开始实行犯罪之后,而出于自身原因中止其犯罪行为而作为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一种。犯罪中止的自动性要求则是犯罪中止有别于犯罪预备、犯罪未遂最为本质的特征。自动性的准确判断是刑法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必要要求,如何判断自动性的有无则成为了犯罪中止理论争议最大的焦点。对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学说得出符合犯罪中止刑法性格的结论。 本文在立足于我国现有刑法理论对犯罪中止制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鉴大陆法系关于犯罪中止制度中自动性问题的相关理论进行比较研究,对我国中止自动性判断标准提出新的设想,构设符合我国司法实践的自动性的判断标准。 1 犯罪中止的立法现状 1.1 从国内外现行法律角度分析 1.1.1 国内立法 我国现行刑法第24条第1款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1.1.2 国外立法 日本刑法第43 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而未遂的,可以减轻其刑;但基于自己的意志而中止犯罪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刑罚。” 1971 年瑞士刑法典第 21 条规定:“犯罪之未完成如果由于行为人之本意者,得不依未遂犯处罚。”第 22 条第 2 款规定:“行为人由于己意致力于避免犯罪结果之发生,或阻止结果之发生者,得减轻其刑。” 韩国刑法典第 26 条规定:“行为人已着手犯罪行为之实行,而因己意中止,或防止结果发生者,减轻或免除其刑。” 德国刑法典第 24条第 1款规定:“行为人因己意中止犯罪之继续实行,或防止犯罪之完成者,不受未遂犯之处罚。” 1.2 从犯罪构成要件角度分析 1.2.1 从主观方面分析 从主观方面说,行为人自动否定、放弃了原来的犯罪意图,说明了行为人反规范意思向适法意思的转化,这只能说明了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大为减小,但不能说明人身危险性的减少。而中止犯意,却并不要求行为人出于真诚的悔悟,由于刑罚的本质是剥夺犯罪人的某些权益使之感受到一定痛苦,是对犯罪的一种报应,而刑罚的目的之一也是对犯罪行为的报应。而犯罪人要承担刑事责任的根据是行为人的重大的主观恶性,以及在这种主观恶性控制支配下实现的危害社会的行为,这就是主、客观方面的辩证统一。 1.2.2 从客观方面分析 从客观方面说,犯罪中止的行为人放弃犯罪或者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中止犯的特殊性在于仍处在正在进行的状态,因而存在变更可能性的行为。行为人放弃犯罪的行为或防止结果发生的行为,是与前面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互相独立的行为。笔者认为,即便中止行为是尚未完成的行为的反方向的续行行为,它是在行为产生可罚性之后产生的,而行为的不法一旦表现于外部,就不可能根据事后行为改变其违法性。 1.3 从我国刑事政策角度分析 对中止犯从宽处罚,既符合我国刑法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也符合刑罚预防犯罪的目的。 正如我国学者认为,对犯罪中止的处罚既要通过刑罚对行为人先前的犯罪行为以及支配它的主观恶性给予报应,又对其后来的改过自新行为通过减轻刑罚予以奖励,并以此教育大多数一般社会成员。我国刑事政策的精神一贯是惩办少数、改造教育多数、区别对待。对中止犯从宽处理,可以使己构成犯罪的中止犯感到国家的宽宏大量,和对自己的挽救,促使其尽快地悔过自新,早日回归社会,避免再次犯罪。 2 犯罪中止的自动性概说 2.1 国内外主流学说分析 通说认为犯罪中止的自动性有两层含义:一、前提条件是行为人自认为当时可以继续实施与完成犯罪;二、关键条件是行为人出于本人意志而放弃犯罪的着手实行或停止进行犯罪,并积极阻止犯罪结果发生。 2.1.1绝对自动论 该观点认为自动放弃是在没有任何外界因素影响的情况下,自我主动放弃犯罪。因此,诸如在被害人的哀求、警告或别人的规劝教育下停止犯罪活动,都不能成立犯罪中止。 2.1.2内因决定论 该观点认为,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即外界因素对犯罪的完成,只是一种条件因素,而最终决定放弃犯罪活动的还是行为者本人

文档评论(0)

海纳百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