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简介
以激光波长为已知长度、利用迈克耳逊干涉系统(见激光测长技术)测量位移的通用长度
测量工具。激光干涉仪有单频的和双频的两种。单频的是在20 世纪60 年代中期出现的,最
初用于检定基准线纹尺,后又用于在计量室中精密测长。双频激光干涉仪是1970 年出现的,
它适宜在车间中使用。激光干涉仪在极接近标准状态(温度为20℃、大气压力为101325 帕、
−7
相对湿度59 %、C O2 含量0.03 %)下的测量精确度很高,可达1 ×10 。
工作原理
一个角锥反射镜紧紧固定在分光镜上,形成固定长度参考光束。另一个角锥反射镜相对
于分光镜移动,形成变化长度测量光束。
从激光头射出的激光光束(1)具有单一频率,标称波长为0.633µm ,长期波长稳定性(真
空中)优于0.05ppm 。当此光束到达偏振分光镜时,被分成两束光—反射光束(2)和透射光束
(3) 。这两束光被传送到各自的角锥反射镜中,然后反射回分光镜中,在嵌于激光头中的探
测器中形成干涉光束。
如果两光程差不变化,探测器将在相长干涉和相消干涉的两端之间的某个位置观察到一
个稳定的信号。如果两光程差发生变化,每次光路变化时探测器都能观察到相长干涉和相消
干涉两端之间的信号变化。这些变化(条纹)被数出来,用于计算两光程差的变化。测量的
长度等于条纹数乘以激光波长的一半。
应当注意到,激光波长将取决于光束经过的空气的折射率。由于空气折射率会随着气温、
压力和相对湿度的变化而变化,用于计算测量值的波长值可能需要对这些环境参数的变化进
行补偿。在实践中,对于技术指标中的测量精度,只有线性位移(定位精度)测量需要进行
此类补偿,在这种情况下两束光的光程差变化可能非常大。
产品用途
1.激光干涉仪是检定数控机床、坐标测量机位置精度的理想工具。检定时
可按照规定标准处理测量数据并打印出误差曲线,为机床的修正提供可靠依据。
2.激光干涉仪配有各种附件,可测量小角度、平面度、直线度、 平行度、
垂直度等形位误差,在现场使用尤为方便。
2.1. 线性测量
要对线性测量进行设定,使用随附的两个外加螺丝将其中的一个线性反射镜安装在分光
镜上。这个组合装置称为“线性干涉镜”,它形成激光光束的参考光路。线性干涉镜放置在
激光头和线性反射镜之间的光路上,如下图所示。
线性测量的应用
线性轴测量与分析
中图仪器为多种机床控制器提供了机床误差自动补偿软件包。控制器制造商提供了一种
功能,允许您通过指定每个机床轴的补偿值来消除机床定位系统中的任何误差。线性及回转
定位误差都可以进行补偿。通过进行补偿,您可以将误差降低到几乎为零的程度,显著提高
了机器精度。这是一个完美的设想,但必须知道要获得误差补偿值,您必须首先在轴上的不
同点测量移动工件的预期位置和实际位置之间的微小差异。幸运的是,已经有了一个解决方
案:中图仪器激光干涉仪系统和定位误差补偿软件包配合使用。需要测量的误差可能被认为
很小,即微米左右,然而这种误差在一个轴上的累计结果可能会相当大。使用激光干涉仪测
量这些误差,并用补偿软件进行记录,可以轻松获取在轴上多点测量的误差表。这些误差能
够被转译成补偿值,控制器可在移动工件沿轴移动时使用这些补偿值。中图仪器定位误差补
偿软件作为标准校准软件提供。软件提供“循序渐进”的用户界面,指导您完成误差补偿的
各个步骤。
高精度传感器校准
只需要【线性测量光学镜组】。
用于精密透镜测量(直径)的极坐标测量系统
需要【线性测量光学镜组】和【固定90 度转向镜】。
平面镜干涉测量法
面干涉镜使用平面镜而不是角锥反射镜返回测量光束测量线性位移。平面镜的优势在于
比中图仪器标准角锥反射镜重量轻,这就使得平面干涉镜适合于振动分析的应用场合。另外,
它允许测量光学镜组沿与测量方向成90 度方向移动,因此非常适合测量XY 坐标工作台。
小型光学镜组件
对于光学镜重量或尺寸可能影响机器动态性能或光学镜安装遇到困难的应用场合,中图
仪器还提供小型光学镜组件,最大限度降低重量对机器动态性能的影响。详见下图:
2.2. 角度测量
与线性测量原理一样,角度测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