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证亚型及和脾虚多指标关系研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文摘要 目的: 1、研究脾虚证不同亚型的症状分布特点,促进对脾虚证临床表现规律认识的深 化,为脾虚诋辨证的深入,为更进一步提高脾虚证的论治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2、通过对多实验指标的同步观察,深入分析不同亚型与各实验室指标(包括脾 虚诊断参考指标)的关系,力图找出能反映不同亚型特点的实验指标。 方法: 首先设计“脾虚证四诊及实验室资料登记表”,对于符合纳入标准的每一例患者, 详细客观地采集其四诊第一手资料,并依据辨证标准确定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在采 集四诊资料的同时,同步进行各个实验室指标(唾液淀粉酶活性比值、木糖排泄率、 血清胰淀粉酶活性)的检测。对脾虚证组病例以唾液淀粉酶活性比值和木糖排泄率低 下与否,分为脾虚I型、脾虚II型、脾虚III型、脾虚Ⅳ型。分型标准为:仅唾液淀粉 酶活性比值低下为I型,仅木糖排泄率低下为II型,二者均低下为III型,二者均不低 下为Ⅳ型。运用现代统计学(包括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对脾虚患者的四诊和实验 室资料进行多方面的深入的统计分析,揭示脾虚各亚型患者的症状分布特点及其与各 实验指标的内在联系; 所有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fi-一)表示,两组问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方差不齐时用t’检验),三组间均值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问均值两两 比较采用SNK法;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率值表示,进行似然比卡方检验;采用多值分类 变量的LOGISTIC向前逐步回归法分析计量指标的诊断。a=0.05。 结果: ±O.75);(35.78+9.66);(75.674-25.31)(P0.05)。 粉酶活性比值对脾虚证和非脾虚证在此次研究中暂无鉴别诊断的意义(P=0.096 0.05)。 3、在对脾虚组病例的症状进行统计后,发现只有肠鸣、食后腹胀、肢体怠倦、 大便次数、排便无力、出血倾向、恶寒等症状在脾虚各亚型间有显著性差异(P 0.05)。 4、食后腹胀与口腻两个症状在唾液淀粉酶活性比值偏低者与不偏低者中有显著 结论: 1、脾虚证组病例唾液淀粉酶活性比值和木糖排泄率较正常对照组、肝胃不和组、 脾胃湿热组显著低下,而正常对照组、肝胃不和组、脾胃湿热组之间则无明显差异。 2、脾虚证组病例血清胰淀粉酶较正常对照组、肝胃不和组、脾胃湿热组显著低 下,而正常对照组、肝胃不和组、脾胃湿热组之间则无明显差异。血清胰淀粉酶可能 可作为脾虚证的一个新的有前途的诊断因子之一纳入今后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 3、食后腹胀在反映唾液淀粉酶活性比值偏低与不偏低的诊断有较高的符合率; 而肠鸣在反映木糖排泄率偏低与不偏低的诊断有较高的符合率。 关键词:脾虚证;亚型;诊断 and Forms on Sub—OIinicaI Research Deficiency。Its Spleen s Diagnosi ExperimntaI Abstract OhineseNediciBeandWestern ofTraditionsl Combination SpeciaIity:The Medicine Xin Author:WangFang Qiu Trtor:AssistantProfessor XiangHong Objectives: research differentsub—clinical 1.To

文档评论(0)

hblybd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