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阕:离别时的难分难舍(离别前) 寒蝉、长亭、骤雨—— 执手相看、无语凝噎—— 千里烟波、楚天辽阔—— 下阕:想象中的别后忧伤(离别后) 伤离别 清秋冷落—— 杨柳岸 晓风残月—— 好景虚设 风情难言—— 雨霖铃 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长亭送别,执手相看,柴门扶杖,汽笛声催,生命总在演绎着悲欢离合的故事,而当我们轻轻敲开古典诗词的门扉,不经意间就会发现一个个凄婉缠绵的动人故事。 柳永的《雨霖铃》书写的就是一个如此哀婉动人的别离。 把握感情,注意字音、语调、节奏。 ①寒蝉凄切——“切”要拖音,“切”字为韵脚,韵脚字一般要读得鲜明;尾音读长更能读出凄切之情。 ②竟无语凝噎——要稍重、稍停,并读出哽咽之声、冷涩之感。(人物情感的高潮) ③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④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何处”读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就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 ⑤更那堪——稍重、稍停,拖音。(统领字) ⑥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稍重、稍停,拖音(统领字) 这首诗怎么读? 1、探思路 贯穿这首词的线索是什么?从时间角度看,这首词应如何划分? 一要抓开头,二要抓过片(下片首句),三要抓结尾 2、分上下阕 这首词基调低沉,作者感情十分压抑,“离情”线索贯穿全篇。从时间角度看,别时与别后自然分为上下两阕。 这首诗怎么初步把握? 3、品意境 运用联想和想象,透过字句和画面,去细心体会、感受作者的情怀,从而领会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赏意境,一要抓画面,二要抓情感。 ①上阕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需要探究哪些问题? ②这幅“别离图”,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作为背景? ③通过描写,渲染一种怎样的气氛?描绘怎样的意境? ④作者在“念去去”从哪些方面设想今后生活情境和内心情感的? ⑤这首词的上下阕是怎样巧妙过渡的? ⑥词的上下阕所描写的景色有什么不同?整首词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和氛围? ①上阕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标题为“执手相看,泪眼相向”等。 寒蝉凄切”(点明时令);“对长亭晚”(点明时间和地点);“骤雨初歇”(点明气候);“帐饮无绪”(凄凉心情);“兰舟催发”(不得不分离)。词人巧妙地把自己忧伤的感情融入对景物的描摹中,不仅点染了送别的气氛,也暗示了送别的地点。 “执手相看,泪眼相向”——本已经愁苦不堪的“离人”,生离死别、执手凝视、千般思绪、千般愁苦尽在两双含情的泪眼里。有道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真是“一切尽在不言中”。 ②这幅“别离图”,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作为背景? 意象:寒蝉、长亭、骤雨、兰舟。(渲染气氛) 长亭—— 这是古人设在路边的亭舍,常用作饯别,这里既交代时间又暗示离愁别绪。“天下伤心处,长亭更短亭”,更能撩人心怀,使人伤心难忍。 江水、寒蝉—— “千里烟波”极言路程之遥远,云雾如烟般笼罩着江面,这是兰舟行驶之处;笔下的蝉声也是如此凄寒。 ③通过景物描写,作者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词人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词人巧妙地把自己忧伤的感情融入对景物的描摹中,在这幅画面中,“寒蝉”“骤雨”“长亭”“烟波”等一系列意象渲染出一种凄凉沉郁的氛围,烘托离别的无限惆怅难舍之情。 正当离人依依难分之时,船夫偏又催促起航,他们只有泪眼相向。“无语凝噎”,万千话语不知从何说起!“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作者用一“念”字,引出了对别后情境的设想:行人消逝在烟雾弥漫的江面上,傍晚时分,浓重的雾气使人透不过气来,极目远望,令人不胜伤感。这种缠绵的离情,凄婉悲凉的心绪,与之匹配的只能是“寒蝉”,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④作者在“念去去” 从哪些方面设想自己今后生活情境和内心情感的? 从送别的都门“长亭”,到执手相看的“船旁”; 从暮霭沉沉的“江上”,到晓风残月的“远方”; 空间不断转换,仍不离抒写“离情”。作者想象别后的情景——他感到实在难以忍受这清秋季节的送别,更怕酒醒之后,看到残月冷辉中,杨柳依依、晨风吹拂的景致,心里倍感凄凉。他愁的是一去将连年不归,想到今后的孤独寂寞。“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点染离情别绪更是凄楚动人。 ⑤这首词的上下阕是怎样巧妙过渡的? 上阕——歇拍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用半虚半实的写法,由此过渡到下阕的虚写。 下阕——开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承接巧妙,先宕开一笔,说离别使人伤心,自古而然。由于多情而如此,似乎有自慰之意;然而又转到现实中来,说在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滤油器体的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doc VIP
- 2025年3月22日山东事业单位统考《行测》真题(含答案).pdf VIP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小学体育与健康二年级全一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第一学期).docx
- 建设单位安全管理体系如何建立.docx VIP
- 苯妥英钠的合成.pdf VIP
- 中国糖尿病肾脏病基层管理指南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陕西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答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与高质量发展》(1).pdf VIP
- 2024年全国中考数学考试大纲 .pdf VIP
- 聚乙酸乙烯酯乳液(粘胶剂)-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pdf
- 体外膜肺氧合ECMO讲解.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