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20%20中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释 中 ——读清华简《保训》 葛志毅 (大连大学 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 116622) 摘 要:清华简《保训》述及舜“求中”、“得中”,上甲微“假中”、“归中”,论者说以中道。借助对有关记载的中、中和、中正、中庸及相关的极、皇极诸概念的比证分析,可知中乃一内涵极为丰富的政治伦理概念,代表了中国古代的治道理想,其义当从三代的河洛文化背景内寻绎。“保训”当读为“宝训”,但绝非“珍贵的训诫”。宝者以道为贵宝,其义存于《逸周书?宝典》所记载武王对周公的训谕之中。 关键词:《保训》;《宝典》;中;中和;中正;中庸;极;皇极 《论语·尧曰》载尧命舜之辞有“允执其中”,舜亦以命禹;宋儒则以“允执厥中”纳入所谓道统之传16字心法之内,似此类记载及说法究竟是否可信?又当如何理解?此前可资比证的史料实在有限。清华简《保训》有关舜“求中”、“得中”及上甲微“假中”、“归中”的记载,无疑为此问题的考证诠释又提供了新的史料线索,此应为《保训》的最大研究价值所在。本文企望对相关史料钩稽考索,诠释比证,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合理论断。 天地阴阳中和之气 宇中万物繁育生长的根源在于流布于天地四时之间的阴阳中和之气。《汉书·律历志》:“故春为阳中,万物以生;秋为阴中,万物以成。”此应出于刘歆所言,唯此阴阳之中的意义内涵则具见《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循天之道》: 天有两和以成二中,岁立其中,用之无穷。是北方之中用和阴,而物始动于下;南方之中用和阳,而养始美于上。其动于下者,不得东方之和不能生,中春是也。其养于上者,不得西方之和不能成,中秋是也。然则天地之美恶,在两和之处,二中之所来归而遂其为也。是故东方生而西方成,东方和生北方之所起,西方和成南方之所养长。起之不至于和之所不能生,养长之不至于和之所不能成。成于和,生必和也;始于中,止必中也。中者,天地之所终始也;而和者,天地之所生成也。夫德莫大于和而道莫正于中。中者,天地之美达理也,圣人之所保守也……是故能以中和理天下者,其德大盛。 是中和者,本阴阳四时流转之气,亦可为“道”之别名。所谓中和者,包“两和二中”:“两和谓春分、秋分,二中谓冬至、夏至。”[1]444-445冬至阴极阳生,夏至阳极阴生,是谓阴阳二极;极可训中,故又谓二中。春分、秋分各为阴阳之平,故又谓二和。以二至二分为代表的“两和二中”,乃阴阳之气循环的一个周期。据董子所论,中和乃天地万物盛衰生长的气运原因与法则,人们遵循中和之道才能获得四时成功的盛德达道。《说文》:中,和也,“上下通”。中即中和,“上下通”即天地阴阳之气交流融通,古人认为此乃万物得以生成的原因。孔颖达亦谓:“天能以中正之气成就万物,使物皆得干济。”[2]15此成就万物的中正之气即中和之气。《管子·正》:“中和慎敬,能日新乎……能服日新,此谓行理。”中和包蕴天地阴阳生生之理,故有此中和日新之说。《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此从君子道德感情修养与天地感应交通的角度,论述中和之道的重要性,即中和可致天地正位、万物滋育繁荣之效,换言之,中和之道具有宇宙本体的地位功能。 天地化生万物有“阴阳三合”之说。《谷梁传》庄公三年:“独阴不生,独阳不生,独天不生,三合然后生。”《楚辞·天问》“阴阳三合,何本何化?”按“三合”即阴、阳、和三气之和,其中尤以和气重要,和气又称中或中和之气。《汉书·律历志》:“阴阳虽交,不得中不生。”即必得中和之气方可化生万物。《太平经》对此阐述得更清楚,其《和三气兴帝王法》曰:“元气有三名,太阳、太阴、中和……中和者,主调和万物者也……阴阳者,要在中和,中和气得,万物滋生,人民和调,王治太平。”[3]30-31即阴、阳、中三气调和始可化生万物,三者中尤以中和之气更重要。此说应本于《老子》,其第42章:“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按冲即中,亦即中和之气,是万物兼具阴、阳、中和三气。中和之气之所以特为重要,就因为阴阳二气交合始生和气,于是有万物之生。《庄子·田子方》“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发乎地,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此即指出阴阳而和气而万物的化生过程。《列子·天瑞》:“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冲和气者为人。”即天乃阳气积高所致,地乃阴气沉滞所成,继有阴阳交合生和气而成人的结果,这样,人实经由阴、阳、中和三气交合而生。 所谓阴阳三合化生万物之说所以重要,就因为它指出和气是阴阳二气化生万物必需的中介,而且深合于上引《春秋繁露·循天之道》所述中和之气运行化生万物的道理。从根本上讲,阴阳各为气之一偏,由阴阳二气中和而成之和气,乃得天地中正和平之性,因此不仅可由此化生万物,尤有助于说明人之所生,上引《列子》就特别指出“冲和气者为人”。因为人乃宇

文档评论(0)

琼瑶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