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一.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 章 绪论 1.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2.心理学各流派主要代表人物及基本观点 3.最近发展区 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5. *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 6.教师威信的维护与提高 7.教师的角色与教育能力 8. *教师的三种教学水平 9.教师的知识结构 10.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教材P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 人的心理现象是人世间最复杂、最奇妙的现象。 恩格斯:把它誉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 各种心理现象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只是为了研究方便,才把它分解为各个部分。 二分法(潘菽):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三分法(列维托夫):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 四分法(黄希庭):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 现象 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是由心理动力发动的。心理动力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1)动机是推动人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动力。 人为什么要学习? 70年代以前的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90年代以后的大学毕业生:宁要东部一张床,不要西部一套房。 (2)需要是个体内部由于生理或心理上的某种缺乏而产生的不平衡状态。有3个主要特点: 第一,多样性:生理需要,社会需要;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第二,层次性。低级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中级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高级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第三,需要满足具有无止境性。 得陇望蜀 人心不足蛇吞象,当了皇帝想成仙。 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 需要对动机具有引领、导向作用。 (3)兴趣是人对客观世界感到好奇而进行探索、认知的需要。 兴趣是动机的表现形式。 跟动机相比,兴趣使人的活动方向更加明确,活动对象更加具体,从事活动更加专注。 (4)世界观是人对客观世界的总体看法与基本态度,它决定人的行为方向。 人在长期的认知、情绪、意志活动中形成的比较一贯的、稳固的心理特性,称为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能力是人在心理活动效率方面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气质是人在心理活动动力方面(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稳定性、灵活性)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并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艾宾浩斯: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 说它有一个漫长的过去,是因为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人的心理现象,就有人对它进行研究。不过,它仅仅是一种心理学思想,而且孕育在哲学母体之中。正如美国心理学家波林所说:它就像一个流浪儿,一会儿敲敲伦理学的门,一会儿敲敲生理学的门,没有一个安生之所。 说它有一个短暂的历史,是因为德国心理学家冯特(1879)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心理学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由于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异常复杂性,130余年来,导致学派林立、冲突不断。主要有以下4种心理学流派: 创始人: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基本观点: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无意识现象,认为人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动机(特别是性欲),它们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着人的思想并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这种动机(或欲望)受到压抑,是导致精神疾病的重要原因。因此,通过自由联想和分析梦境等手段,发现病人的潜在动机,可使精神压力得以缓解,并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单选题(12):精神分析学派的著名代表人物是( )。 A.马斯洛 B. 布鲁纳 C. 弗洛伊德 D.布卢姆 单选题: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无意识现象的心理学流派是( )。 A.认知学派 B.行为主义 C.精神分析 D.人本主义 创始人:华生;后期主要代表:斯金纳 基本观点: 研究对象:主张心理学应研究人和动物的行为。 研究方法: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 研究目的:寻找、预测和控制行为的途径。 著名公式:刺激—反应(S-R) 产生时间:20世纪50年代初期,50年代后得到迅速发展。1976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尔(U.Neisser,1967)出版《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正式产生。 基本观点:采用信息加工观点,把人脑看作是信息加工系统,通过把人脑比作计算机,建立起信息加工的认知理论。 文艺复兴以前:上帝造人,将人“神化” 达尔文提出“人猿同祖论” 行为主义——将人“兽化” 精神分析学派——将人“病态化” 只有人本主义才真正将人当做人看待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个学派。由于它不同于心理学的两大传统学派——精神分析学派和行为主义学派,因而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发起人:马斯洛;后期影响最大的代表人物:罗杰斯 基本观点:心理学的首要任务在于研究人,揭示人的本性

文档评论(0)

糖糖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