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作业)评审表 题 目 论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特色——以《永州八记》为例 姓 名 本 科 学 号 校 专 业 学 点 指导教师 日 期
目录
摘要…………………………………………………………………………………………第2页
关键词………………………………………………………………………………………第2页
绪论…………………………………………………………………………………………第2页
一、柳宗元山水游记创作的历史背景……………………………………………………第2页
二、《永州八记》赏评 ……………………………………………………………………第4页
(一)《始得西山宴游记》 ………………………………………………………………第4页
(二)《钴鉧潭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小石城山记》他的山水更是以其独特的风格自成一家在中国文学史上大放异彩并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借对自然的慨叹抒发郁结于心却无法向人诉说的苦闷彷徨他的《永州八记》是柳宗元精神世界和自然山水的完美融合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唐宋八大家”“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 在北朝时,柳氏是著名的门阀士族,柳、薛、裴被并称为“河东三著姓”柳宗元的八世祖到六世祖,皆为朝廷大吏,五世祖曾任四州刺史。只高宗一朝,柳家同时居官尚书省的就达23人之多唐王朝已走过了太平盛世,逐渐衰朽各种社会矛盾急剧发展建中之乱王叔文革新柳宗元不属于作家群体,而且由于长期贬谪在南方,离当时的文学中心较远,所以《囚人赋》《永州龙兴寺东丘记》《永州崔中丞万石亭记》优美、凝练、精致、音韵和谐语言刻划深奥幽美型的小景物,展现出高于自然原型的艺术之美。上承郦道元《水经注》的成就,又突破性的提高,它不是对山水的纯客观描写,而是在描写中,达到了思想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中国文化拥有了‘永州八记’和其他篇什,华夏文学又一次凝聚出了高峰性的构建。于是拿起酒壶,斟满酒杯,畅怀痛饮,醉倒在地钴鉧潭记》《钴鉧潭记》是《永州八记》第二篇。“钴鉧潭,在西山西”寥寥几字就清楚地交代了潭的位置,与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连接了起来。在钴鉧潭,怀故土《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第四篇。色调比较明丽的一篇,然而读到最后还是能体会到凄冷抑郁的心绪。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为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铺垫自己当时那种抑郁失意的心情,巧妙地寄寓在凄清幽邃的自然境界之中。《袁家渴记》《袁家渴记》是《永州八记》第五篇永州的全景全貌袁家渴袁家渴参差错落,色彩班驳。如描写生动细致,精妙准确传神《石渠记》《石渠记》是《永州八记》第六篇。此篇写泉水和泉上景物特色小石城山记《小石城山记》是《永州八记》最后一篇。描写了小石城山的奇景用设疑的曲笔批判了天命观,同时倾吐了自己横遭贬谪、壮志难酬的悲愤。不愿意真的把自己当作是一个已经失意的人,所以把个人的身世之感同山水结合起来,。 《永州八记》十分优美的描写了在永州游玩过的八处美景,身临其境。但又在各种景色中写进了自己不幸的经历,处处可见自己的遭遇的影子,真正做到了情景交融。字里行间,是他的傲气,他的不羁。读他的游记,似乎也是在读他的人生。《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小石潭记》寂寥无人,凄神寒骨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出水中山皆上生其旁其下
参考文献
1、吴文治,《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柳宗元卷》,中华书局,1964年,第664页。
2、张岱,《琅嫘文集·跋寓山注二》,中华书局,1959年,第232页。
3、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2卷第315-316页。
4、林纾,《韩柳文研究法 》,商务印书馆, 1915 年,第138页。
5、陈洐,《石遗室论文》,无锡国学专修学校,1936年,第45页。
1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