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明朝的档案事业重点分析.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朱元璋与明初政治 二、明朝中后期政治 一、明朝的文书档案 二、专门档案 明代文种多承旧制,又有所创新。 明代皇帝的下行文种基本上承袭于前代,有:诏、诰、制、敕、册、谕、书、符、令、檄等。 臣僚百官的上行文有:题、奏、表、启、讲章、书状、文册、揭帖、笺、制对、露布、译等。 官府之间的行移文亦有上行、下行、平行三种。 除上述文种之外,明代还有与政治、经济、军事等相关的专用文书,主要有黄册和鱼鳞图册、军册、贴黄等。 赋役档案是贯穿中国封建社会始终的重要档案。封建国家对这类档案控制管理十分严密。历代的赋役档案都有一套定期造藉、逐级上报、分级管理的制度,也就形成了一套规模巨大的档案工作制度。至明代,黄册制度更为严密,形成了黄册和鱼鳞图册两种档案。黄册是户口清册,详细登记了各地居民的丁口和产业;鱼鳞图册是土地清册,详细记载各乡各户土地亩数和方圆四至。并且,这两种档案交织在一起;户口册l:有田赋,田赋册上有人户。这样一经一纬地编织成极其严密的罗网,使全国民户“悉数无遗”地控制在王朝中央。 关于黄册的编造,洪武十四年诏天下府州县编赋役黄册。“以一百一十户为里”,“每里编为一册”。具体编造办法为:由主管部门制定格式,各户将本户人丁、事产依式填写交甲首,甲首汇十户交里长,里长汇总交县。可知,明代黄册制度也是在历代封建王朝管理户籍和赋役办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内容、编制以及上报方法与历代有类似的地方,但比历代更为严密、完备。 第三节 明朝的档案职官及其职掌 一、朱元璋自立吴王时设立的文书档案机构 二、设于中央的文书机构有 三、各级档案机构的建立 四、各级档案库职官 一、朱元璋自立吴王时设立的文书档案机构: 朱元璋自立为吴王时,就开始设置百官,其中包括“置起居注官”,从书积累本身活动的文字记载,并掌理诏书章奏等事务。在执掌军政的都督府,设立照磨所,以加强文书档案的管理。 二、设于中央的文书机构有: 内阁、通政使司、六科、司理监、文书房等。地方实行省、府、县三级制,省有三司,都设有负责文书收发、登记、催办工作的经历司和照磨司;府负责文书档案工作的官员有经历、照磨、检校等;县,主管文书的官员有主簿、典史等。 三、各级档案机构的建立 明王朝建立后,档案工作机构的设置由分散走向统一,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中央六部及五军都督府、督察院、大理寺等全国军政机关的档案机构得到建立,此外地方各级机关也都设立了架阁库,据统计有200余处。 封建社会档案库至宋代发展为两大类型:一类是属于皇家档案库,专门保管帝王文书及其世袭,明代的皇史宬属于这一类型,这是宫殿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采用了当时适于档案保存的最高建筑技术;另一类是保存王朝中央和地方机关档案的库房,如明朝的文渊阁库楼、后湖黄册库等。 (一)明朝档案库的类别:封建社会档案库至宋代发展为两大类型:一类属皇家档案库,专门保管帝王文书及其世系,明代的皇吏成属这一类型。这是宫殿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采用了当时适于档案保护的最高建筑技术;另一类是保存王朝中央和地方机关档案的库房,这类库房在建筑上则比较简陋,尽管在设计方面也考虑到适于档案保护的条件,但与宫殿建筑相比要简易得多,明朝中央文渊阁库楼、后湖黄册库等,都属后一类。 (二)后湖黄册库建造的性质、规模、建筑特点、晾晒制度。 性质规模:后湖黄册库是明洪武初年建立的保管全国赋役档案的专门档案库。该库建于南京后湖小岛之上,因其集中保管黄册,故名后湖黄册库。据史载:至明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后湖各岛共建有库房667间,收藏黄册一百五十三万多册。其工作人员最多时达一千四百多人,后湖黄册库之规模在中国档案史上是空前的 建筑特点: (1)后湖黄册库的库房是东西相向的,且前后有窗,便于通风和日晒,这是为适应湖上空气湿度大的特点而设计的。 (2)整座库房座落在湖中岛屿上,既利于防火,又便于防卫。 晾晒制度:黄册库内有严格的定期晾晒制度,当时规定:每年四至十月七个月为晾册时间,十一月至来年二月天冷风急,黄册易损坏,三月不仅有“飞絮”,且是梅雨时节,空气潮湿不宜晾晒。 三、皇史宬 (1)建造时间、性质和所藏档案。皇史窚是皇家档案库的集中代表。始建于明世宗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七月。收藏实录、圣训和玉牒。 (2)以皇史威的建筑特点分析其对保护档案的作用:皇史窚是仿古代石室金匮之制建筑而成,是宗庙收贮档案遗风的反映。 其建筑特点和对档案保护的作用如下:1)皇史皮正殿不用木料,全部砖石结构,既可防火,又能防震,建筑坚固耐久,几百年来岿然不动;2)殿内筑有高台,既可泄水,又可防潮;3)特殊厚度的墙壁可以避免室外温度急剧变化对室温的影响,有利于控制室内温度(冬天保持15℃上下,夏天不超过25C,库内档案最适宜温度14℃~18℃)

文档评论(0)

武神赵子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