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位阵列雷达概述.docVIP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相位阵列雷达概述.doc

相位阵列雷达概述 ──by captain Picard   传统雷达的限制 在 介绍相位阵列雷达之前,先简单地归纳出仰赖机械旋式旋转以及抛物面天线技术的传统式雷达的几个重大基本限制: 1.波束角太宽、旁波瓣太大 传统式的陆基与舰载雷达使用抛物面天线等未经任何相位合成的雷达天线,其波束角的大小(即雷达波束的集中程度)取决于天线的孔径(即直径)大小。波束角越小,意味着将雷达射频能量集中在更小的面积上,雷达的侦测距离与解析度也越好。又,如果以维持相同波束角为条件,则波长越长的雷达,就需要比短波长雷达孔径更大的天线。一般而言,雷达波强度随距离的平方成反比。长距离舰基/陆基雷达为求增加搜索距离,都使用较大的波长以利于长距离传递;但天线的尺寸却不可能无限制地增大,导致传统式搜索雷达都有一个不小的波束角,加上波长越大解析度自然越低,解析度自然难以让人满意。例如 舰艇在搜索第二代掠海反舰飞弹这类低RCS的目标时,传统长程搜索雷达即便在目标进入搜索范围后,第一次扫瞄到目标时,往往因为讯号强度不足或干扰而没有足够的「证据」,只好先将资料放入暂存区,等天线下一回转动到相同位置时,再比对暂存区中的目标是否依旧存在;故传统雷达必须连续在同一方位上多次(通常是三次,例如美国 的SPS-48E)侦测到同一讯号,才会将之列为追踪对象,浪费不少宝贵的反应时间。为了弥补这个弱点,这类长程搜索雷达只好将雷达旋转速度降低(往往需要十秒钟以上才能回转一圈),让天线在同一个位置上停留更久,以接收更多的脉冲讯号,然而这样又会使目标更新速率恶化。除了精确度的问题外,传统雷达天线在辐射雷达波时,也会产生一系列周边的旁波瓣 ;对于雷达而言,旁波瓣是有害而无益的损耗(因为主波瓣才有侦测效益),不仅浪费射频能量,更因旁波瓣散射他处而大幅增加被敌方察觉与干扰的机率 。由于一般雷达采用周期扫瞄方式进行搜索,让方位角很窄的雷达主波束依序完成空域扫瞄,因此对电子支援系统等信号接收装备而言,雷达主波瓣经常是一闪即逝,而且每隔十数秒至数十秒才能收到一次,难以直接对其追踪与锁定;因此,这类雷达信号接收器主要是靠 着持续而稳定、朝四面八方辐射的旁波瓣来锁定敌方雷达。所以一般而言,旁波瓣是最容易让雷达「露馅」的头号元凶。干扰方面,目前最主要的电子反制手法就是在对方雷达的旁波瓣中灌入强大信号,使雷达误以为这是目标回波,如果进入旁波瓣的干扰强度高于主波瓣,雷达便失去侦测目标的能力 ,所以旁波瓣又是让雷达被敌方干扰的最大罩门。 2.机械旋转机构的限制 对于舰载或陆基雷达而言,传统式雷达天线靠着旋转来涵盖所有方位;而如果要持续追踪同一个目标的轨迹,就要等天线完成一个旋转周期回到原先位置后,才能作目标资料的更新 。如同前述,长距离舰载/陆基搜索雷达由于天线尺寸重量较大,加上 必须在同一方为累积足够的脉冲信号,因此转速都不可能太快;例如,美制SPS-49舰载对空搜索雷达的旋转周期是30秒/周,意味每分钟只能实施两次目标资料更新。又,如同前述,传统式雷达需要对同一目标扫瞄三次左右,才能获得足够的资讯,进一步使问题恶化。此等更新速率在面对高速突进的目标时,将显得力不从心;对于舰艇而言,这样的更新速率很难有效应付各式新一代高速先进超音速反舰飞弹。至于用来描绘目标轨迹的舰载追踪雷达则拥有较快的天线转速(例如每秒转一周)以及较短的波长,尽量缩短目标更新时间,但也使得天线较难持续接收同一目标传回的讯号,侦测距离大幅缩短。因此,长距离侦测以及精确追踪对传统式雷达而言,是不可兼得的鱼与熊掌。 战斗机上的射控雷达也有类似情况;传统式战机雷达天线也需要旋转机构来改变天线方位,以扫瞄各个空域。战机雷达往往也会提供自动锁定模式,在此模式下,天线靠着伺服机械的带动持续对准目标的方位。由于机械运动的速率有限 ,导致目标更新速率过慢,致使战斗机雷达在进行多目标精确追踪等耗费较多资源的工作时,需将天线扫瞄范围限制在左右各40度、上下各10度的范围内,才能获得可接受的目标更新速率。这种限制意味着战机雷达专注于视距外多目标接战时,能处理的空域范围极为有限,也不可能同时兼顾空对空与空对地等不同需求。范围过窄的另一问题就是:敌机很容易藉由急遽的运动(侧转、改变高度)或将机群散开,进而逃出战机雷达的有效搜索范围。 此外,许多天线具有自动锁定模式,藉由机械伺服机构将天线持续对准目标;不过由于伺服机构动作速度有限,目标同样也能藉由大范围剧烈机动来摆脱雷达的锁定。以冷战时代美国长程拦截能力最优秀的F-14战机而言,虽然号称能同时以凤凰飞弹攻击6个目标,不过 前提是这六个目标必须在天线纵轴左右各40度以内。欲以传统方式增加天线伺服机构的动作速度,例如使用低阻尼超高速雷达伺服马达,可改进的幅度也十分有限,终究不是治本之道。 3.倚赖都卜勒虑波技术 都卜勒技术

文档评论(0)

xinshengwenc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11233133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