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固态相变原理本科生研究生总复习参考.ppt

大连理工大学固态相变原理本科生研究生总复习参考.ppt

  1.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淬火加热温度: 亚共析钢:完全或不完全奥氏体化 过共析钢:不完全奥氏体化 回火:将淬火后的工件加热到Ac1以下某个温度保温适当时间后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1)获得所要求的组织;(2)稳定组织与尺寸;(3)消除内应力 性能:淬火+回火与塑变+回复与再结晶的性能变化总趋势相似。即淬火后钢的强度硬度升高,而塑性韧性下降,回火后钢的强度硬度下降,塑性韧性上升。但是可能发生“二次硬化”和“回火脆性”。 概念 P,B, M组织特点 A,P,B,M相变特点及转变过程 P,B,M性能特点 热处理的工艺特点及对应的性能 影响因素(内因,外因) 4. 马氏体相变 马氏体相变特点 组织特点(板条和片状), Ms点的物理意义及影响因素 奥氏体稳定化产生的原因 马氏体具有高强度硬度的原因 马氏体相变特点 非扩散性 ,切变共格和表面浮凸 ,位向关系和惯习面 ,马氏体相变的不彻底性 ,马氏体相变的可逆性 。切变共格和无扩散性 组织特点(板条和片状), 板条马氏体:形态示意图,亚结构,显微组织特点; 片状马氏体:形态示意图,亚结构,显微组织特点。 形态及亚结构的影响因素 化学成分:高碳低碳,扩大缩小奥氏体区 马氏体形成温度:Ms点 奥氏体层错能:低层错能是形成ε-M的必要条件 奥氏体与马氏体的强度:切变阻力 滑移与孪生变形的临界分切应力 最主要的因素是含碳量和形成温度 Ms点的物理意义及影响因素 物理意义:A和M两相自由能差达到相变所需最小驱动力值时的温度。 影响因素(C): 奥氏体的化学成分:相变点和切变阻力。Al,Co提高,Mn,Cr,Ni降低。 奥氏体化条件:合金元素充分溶解,Ms点下降;晶粒粗大,Ms升高。 淬火冷却速度:存在提高Ms点的临界冷速。 弹性应力和塑性变形:一定量的塑性变形诱发马氏体相变。 外加磁场:诱发,但不影响最终转变量。 凡是强化奥氏体的因素,均降低Ms点;凡是扩大γ区,均降低Ms点。 奥氏体稳定化产生的原因 现象:过冷奥氏体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因内部结构发生某种变化而使马氏体转变呈现迟滞的现象。 原因:适当温度下C和N原子向奥氏体晶格点阵缺陷处偏聚,强化了奥氏体。 热稳定化:冷却缓慢或停留,M转变迟滞 原因:C,N偏聚,强化了A,增加了切变阻力 机械稳定化:当变形量小时,弹性应力集中的部位增多,这种缺陷组态有利于马氏体的形核;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奥氏体中将形成大量的高密度位错,破坏了新相与母相之间的共格关系,母相被强化,切变阻力增加,从而增大了奥氏体的稳定性。 马氏体具有高强度硬度的原因(强化机理)。 相变强化:切变造成马氏体晶体内产生大量的微观缺陷(位错、孪晶及层错等等) 固溶强化:过饱和间隙原子使晶格产生严重的点阵畸变。 时效强化:C原子扩散偏聚钉扎位错 细晶强化(晶界强化) 马氏体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含碳量;马氏体的韧性主要取决于其亚结构。 屈服强度相同时,位错型马氏体的断裂韧性和冲击功比孪晶型马氏体的好得多。 淬火后硬度偏低,为什么? 5. 贝氏体转变 相变特点 组织特点 贝氏体形成过程(温度) 贝氏体形态的决定因素 性能特点 相变特点 具有扩散和非扩散两重性 碳原子的扩散对贝氏体相变起控制作用 组织特点(上,下贝氏体), 上贝氏体:显微组织特点,组织示意图 大致平行、碳含量接近平衡或稍微过饱和的板条铁素体为主体,板条间分布短棒状或短片状(不连续)渗碳体。 下贝氏体:显微组织特点,组织示意图 铁素体呈黑色针状或片状 ,细片或粒状碳化物,一般与铁素体片的长轴成55~60o的角。 无碳化物贝氏体:大致平行的铁素体条,条间或条内无碳化物。但条间存在富碳的残余奥氏体或其转变产物。 粒状贝氏体:铁素体呈不规则块状,块内分布不连续的粒状物(岛状),岛状物为富碳的过冷奥氏体或其全部或部分分解物。 贝氏体形成过程(温度) 贝氏体相变包括两个基本过程,即贝氏体中铁素体的转变和贝氏体碳化物的析出。碳化物的析出方式决定了贝氏体的形态,而析出方式与含碳量和转变温度有关 。 贝氏体形态的决定因素 上,下贝氏体相变速度的控制因素 碳的扩散及脱溶是控制贝氏体相变及其组织形态的基本因素。上贝氏体转变速度受碳原子在奥氏体中的扩散所控制;下贝氏体的转变速度受碳在铁素体中的扩散所控制。 性能特点(上,下贝氏体) 强度硬度:贝氏体铁素体晶粒大小 ,弥散强化 ,位错密度 ,固溶强化 冲击韧性主要取决于碳化物的分布 上贝氏体不仅强度低,韧性也很差,是不希望得到的组织,下贝氏体具有高的强度和良好的韧性 一般来说,同一种钢的贝氏体强度和硬度比马氏体低,比珠光体高得多;贝氏体的塑性和韧性比马氏体好,比珠光体低得多。 要点:回火转变

文档评论(0)

三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