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景点讲解导游词3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崂山景点讲解导游词3篇

崂山景点讲解导游词3篇   崂山是青岛著名的山水人文景观,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下面是学习啦为大家带来的崂山景点讲解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崂山景点讲解导游词范文1:崂山龙潭瀑   龙潭瀑又名玉龙潭,位于崂山南麓八水河中游。水源来自海拔500米的天茶顶和北天门之间的山谷崂,于百尺悬崖飞流直下,喷珠吐玉,状如龙舞,故名“龙潭瀑”。潭中碧水凝寒,清澈见底。山雨过后,洪涌瀑注,飞腾叫啸,蔚为壮观。在崂山十二景中,称“龙潭喷雨”。周至元有诗赞曰:“凌空乱溅沫,疑是玉龙飞。白挂虹千仞,青山环一围。抛来珠落落,舞处雪霏霏。游客贪清赏,斜阳不忍归。”   涧水穿山越岭,沿路汇集了数十条溪水,聚成一股急流,奔腾而下,在一处高约30米的崖顶平台上,平直地冲出数尺之外;水在半空中飞旋了几曲折之后,会合成一道长约30米,宽约5米的瀑布,顺着九十度的峭壁跌入崖下的碧潭之中。那气势,宛如一条矫健的玉龙,从悬崖之颠,腾云驾雾,呼啸而下,击得潭中水花四溅。人们拟其形,取其声,观其色,叫它“龙潭瀑”,瀑下的深潭取名“龙潭”,瀑布顶端“龙吟”两个隶书大字,直径一米,为当代著名书法家黄苗子1981年游崂山时所书。瀑下长形巨石下尖上平,游人坐在平台下远可眺望四周群峰,近可仰视“龙潭喷雨”的壮丽景色。   崂山景点讲解导游词范文2:崂山太清宫   太清宫又名下清宫,始建于西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前临太清湾,背依七峰,为崂山道教祖庭,是崂山最大的道观。全真道天下第二丛林。道教的“返璞归真”内涵与崂山自然生态互为诠释,浑然天成。位于崂山南麓老君峰下,三面环山,前濒面海,四季葱茏赛江南。现占地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500平方米,共有房舍150余间。太清宫共分三个独立院落,每个院落都有独立的围墙,单开山门。   道都以“玉清、上清、太清”为三清,“太清”乃太上清净之界,也就是“神仙”的天堂。太清宫的全部建筑由“三官殿”、“三皇殿”、“三清殿”组成。风格清淡简朴。   三官殿这组建筑最大,前后三进院落。殿内塑有天、地、水三官以及真武、雷神等神像。院内有紫薇、银杏、牡丹、耐冬等花木。特别是正殿前院的两棵干粗合抱的耐冬(山茶花),一棵开红花,一棵开白花,每逢冬尽春临之际,拳头的花朵开满枝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花期持续三个月。寒冬季节,满树绿叶滴翠,红花娇艳,犹如落下一层绛雪。据说这两棵耐冬,是明永乐年间道士张三丰从海岛上移植于此。   三皇殿院子里有两株古柏,汉代所植。太清宫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周围有许多景点和刻石。因此,太清宫一带就成了崂山游览区的中心。   蒲松龄写《聊斋志异》,多次以崂山为背景。宫中原有白牡丹,高及屋檐。当年蒲松龄寓于此,与牡丹、山茶相对,孕育出优美神话故事《香玉》,写白牡丹和红山茶变成美丽的女子,与一位书生相恋的故事,为《聊斋志异》中的佳作。   崂山景点讲解导游词范文3:崂山明道观   明道观位于崂山东麓的招风岭前,海拔700米的高山上,在崂山现有的宫、观、庙、庵中属地势最高的一座道观。整个道观原来是一个方形院落,内分两院,东院祀玉皇,西院祀三清,东西30米,南北25米,正殿3间,左配殿6间,右配殿3间;东西厢房各4间,现在部分已坍塌,东面3间仅剩框架,西面3间仅存房基。   院内北侧还有一张石桌,是古时遗留下来的。观院外面有3株银杏树,树高都在20米以上,最高的近30米,胸径都有1米左右,树龄都超过1000年。据专家分析,这些古树大约植于唐代后期,推算起来,与孙昙奉旨来崂山采药炼丹有关。至于是不是孙昙亲手栽植,有待进一步考证。 据《崂山地名志》记载,远在唐朝天宝二年(743),这里就有过“建筑物”,但肯定不是真正的道观,而是孙昙在崂山采药炼丹的山房,实际为一座草堂。在明道观西南涧水的东侧有一方大石,刻有“敕孙昙采仙药山房”8个大字和观音菩萨像,旁边镌有“天宝二年敕采药孙昙”等字。由此处向西30米处有一块巨石,刻有一篇60余字的碑文,记载孙昙来崂山采药,因年代久远,刻石被风化剥蚀,文字已经难以全部辨认了,所能依稀辨识的只有“大唐天宝二年三月初六日奉敕采仙药孙昙以俟来命”字样。这些刻石是孙昙的弟子们后来镌刻的,足以证明早在1200多年前,这里便有来崂山采药炼丹的方士居住过。   现存的道观建筑是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白云洞道士田白云的传人宋天成来这里创建的。山门右侧有清宣统二年(1910)书“明道观”3字。明道观原建时属于白云洞孙不二创建的清净派,后于乾隆中期改属全真金山派。该观鼎盛时有道士78人,土地160亩。1939年被日军放火烧毁,后逐步修复。解放时,有道士5人。“文化大革命”初期,庙内之神像、经卷、文物被捣毁焚烧,房屋由崂山林场使用。该观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档评论(0)

langhua20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