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公共关系学——危机管理 第八章 危机管理 第八章 危机管理 第一节 危机公共关系概述 第二节 公关危机的成因与处理程序(难点) 第三节 危机公共关系的处理原则(重点)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危机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07年部分企业危机 2010年企业危机管理案例盘点 案例:丰田汽车召回门 事件主角:丰田汽车 发生时间:2010年2月-3月 危机根源:产品质量故障 危机类型:产品危机 关注指数: ★★★★★ 案例:麦当劳召回有毒玻璃杯 事件主角:麦当劳 发生时间:2010年6月 危机根源:产品安全 危机类型:质量危机 关注指数:★★★☆☆ 案例:雪碧汞中毒门 事件主角:可口可乐公司 发生时间:2010年1月–3月 危机根源:食品安全 危机类型:产品危机 关注指数:★★★★☆ 案例:惠普蟑螂门 事件主角:惠普 发生时间:2010年3月15日 危机根源:产品质量事故 危机类型:企业声誉危机 关注指数:★★★★★ 案例:郁美净过期门 事件主角:郁美净 发生时间:2010年4月 危机根源:产品质量 危机类型:诚信危机 关注指数:★★☆☆☆ 案例:肯德基秒杀门 事件主角:肯德基 发生时间:2010年4月 危机根源:企业信誉 危机类型:诚信危机 关注指数:★★★★★ 案例:美的紫砂煲黑幕 事件主角:美的集团 发生时间:2010年5月 危机根源:虚假宣传 危机类型:企业信誉危机 关注指数:★★★★★ 案例:富士康跳楼事件 事件主角:富士康 发生时间:2010年5月 危机根源:内部管理 危机类型:企业形象危机 关注指数:★★★★★ 第一节 危机公共关系概述 一、与危机相关的几个概念 危机:危机“指潜伏的祸机,指生死成败的紧要关 头”。就社会组织而言,危机则是指由于组织自身 或公众的某种行为而导致组织环境恶化的突发性事 件。 公共关系危机:是指由于组织内部或外部的种种因 素严重损害了组织声誉和形象,使组织陷入强大的 社会舆论之下,面临突然发生的、可能严重影响或 危及组织机构生存和发展的事件。 第一节 危机公共关系概述 危机公共关系: 为了解决组织自身陷入的危机,挽回不良事件给公 众造成的不良影响和带来的损失,而采取的一系列 具有预防、扭转、挽救作用的策略和措施。 ★注意:危机公共关系与公共关系危机的区别 二、公共关系危机的特征 不可预测性和复杂性; 偶发性与未知性; 强烈的社会影响性; 对组织发展的危害性; 普遍性. 1、自然灾害引发的公共关系危机 “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它们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 世界范围内重大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包括:旱灾、洪涝、台风、风暴潮、冻害、雹灾、海啸、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农林病虫害等。 中国自然灾害种类繁多:地震、台风、暴雨、洪水、内涝、高温、雷电、大雾、泥石流、山体滑坡、海啸、道路结冰、龙卷风、冰雹、暴风雪、崩塌、地面塌陷、沙尘暴等。 1959-1961三年自然灾害; 1966年 河北邢台地震 1976年 唐山地震 1991年 洪水 1998年 洪水 2003年非典 2008年 雪灾、地震 2010年旱灾 2、环境污染而引起的危机 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四号反应堆发生爆炸的核污染事件,在这场事故中当场死亡2人,至1992年,已有700O多人死于这次事故的核污染。这次事故造成的放射性污染遍及前苏联15万平方公里的地区。 由于这次事故,核电站周围30公里范围被划为隔离区,附近的居民被疏散,庄稼被全部掩埋,周围7千米内的树木都逐渐死亡。在日后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10公里范围以内将不能耕作、放牧;10年内100公里范围内被禁止生产牛奶。 不仅如此,由于放射性烟尘的扩散,整个欧洲也都被笼罩在核污染的阴震中。仅如此,由于放射性烟尘的扩散,整个欧洲也都被笼罩在核污染的阴震中。临近国家检测到超常的放射性尘埃,致使粮食、蔬菜、奶制品的生产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核污染给人们带来的精神上、心理上的不安和恐惧更是无法统计。事故后的7年中,有7000名清理人员死亡,其中1/3是自杀。参加医疗救援的工作人员中,有40%的人患
文档评论(0)